天师道便是五斗米教,现在之人多不会如后代那样称呼张道陵的教派为天师道,皆是以其俗称五斗米教来称呼,这是因为旁人若奉其道者,必须出五斗米的原因。当然了,这称呼在现在的官方支流认知里,也有一些蔑称的成分在内里,至因而何原因,伏泉也无从得知,想来是此时还不算正统大派的五斗米教被其他道派调侃的启事。
见到此景的世人皆是眼露吃惊神采,呆呆的说不出话来,即使他们一向以“鬼道”自居,学习先祖的驱鬼之法,施以文籍符水治病、驱邪禳灾,但他们本身倒是清楚他们的那些把戏有多少是真的,有多少是假的?这世上或许有修仙之法,他们的祖辈张道陵或许已经修道成仙,但他们倒是很少见到这般奇特工作,以是也是大吃一惊。
一旁见伏泉如此诚恳向自家师长祈福许愿的张修心中非常欣喜,遵循如许生长,说不得待这伏泉全信他们五斗米教后,自家教派又能够在这蜀地生长了。不由得,张修面露浅笑道:“君侯有此诚恳,‘正一真人’必有所感,颍阴长公主身材必会安康,大汉……这、这……”
大殿里,劈面便看到一座神像,由石头雕镂而成,看着应是那“三天法师正一真人”张道陵无疑。那石像如后代所见,只见一个穿戴汉时道袍的瞋目羽士,他毛发富强,眼神狰狞,像上有三五斩邪雌雄剑、阳平治都功印、平顶冠、八卦衣、方裙、朱履等物饰。而那张道陵如帝王普通正襟端坐,举手投足之间,似有一股无边严肃之感,仿佛四周恶鬼见了他都要退避三舍,手中那把驱除妖邪的长剑,冷冷生寒,令人不由遐想当年张道陵除魔卫道的场景。
“谢道长指导。”伏泉谢过张修,随后正步走到张道陵神像面前,大礼参拜,口中道:“鄙人后辈琅琊伏流川见过陵公,望陵公恩德,保佑颍阴长公主安然,大汉国泰民安……”
陵公,便是指那神像所代表的‘三天法师正一真人’张道陵,其本名张陵,字辅汉,后因悟得道法而改名张道陵,伏泉固然对于张道陵是否成仙得道表示思疑,话语里的祈愿与其说是至心祷告,实在不如说是做给身边的张修等人看的,以免让他们对本身有所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