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与乌桓同出东胡,故两族表面服饰多有共同之处,即便乌咽常来县中与汉人买卖货色,联络较多,此时亦不免蒙受汉人计算。
或许带族人叛逃汉朝也不错,不过这个设法刚呈现,便被乌咽否定。塞外的鲜卑人连联盟大人檀石槐都丧命汉地,想当年他是多么英勇圣明,竟也有这番成果,并且别忘了柳城县令但是“伏屠夫”,本身能溜走还好,如果被抓到岂不是自讨苦吃?说不得全部部落还要被伏泉屠了,算了,还是循分些好,免得受无妄之灾。
伏泉点头,后代一手执青龙偃月刀,一手握《春秋》的关公像极其深切民气,他亦是如此。当然那青龙偃月刀能够不提,那不过是罗贯中诬捏之物,不敷为谈,但武圣爱读《春秋》倒是必有此事,本来他只觉得这是厥后关羽用心想学而至,现在看来倒是想差了。
进了城池,县内百姓愈多,仿佛要把前番持续大雪待在家里所积下的愁闷之气全数宣泄出来。不过,来往行人在看到乌咽几人后,皆不天然的遁藏开,脸上极其不天然,另有几分仇恨,乌咽苦笑,看来鲜卑所犯之究竟在让汉人仇视不清,引得本身也被连累。
“诺。”关羽放下左传,便带着小吏出了屋。
柳城城池外,一身乌桓人服饰的乌咽带着几名族人,跟着县中传令的小吏,几人骑马而入柳城县署,但几名部落族人脸上均是忐忑难安,不明白“伏屠夫”为何召见他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辽西乌桓如有异动,乌小帅可愿通汉?”
是夜,柳城令伏泉率众坑杀降俘两千余人,血染令支,哀嚎遍野,州郡闻讯震惊,塞外胡人皆恐,曰其“伏屠夫”,后闻其名皆不敢犯边。
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问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今论,何一称穰侯乎?兄今代公瑾,既难为继,且与关羽为邻。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然性颇自大,好陵人。今与为对,当有单复,以卿待之。”摘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江表传》
坑杀:古文里不是全指活埋的意义,多指搏斗无辜,如大范围杀俘和杀布衣,史家普通将坑杀这个词用作怒斥。
邑落各有小帅,数百干落自为一部。大人有所召呼,时候木为信,虽无笔墨,而部众不敢违犯。氏姓无常,以大人健者名字为姓。摘选自《后汉书・乌桓鲜卑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