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风尘,饥肠辘辘。
老者兜着髯毛:“告就告!”
“孤怎地不知?贾诩他们莫非也不晓得吗?”张绣大怒,抬高的声音还是覆盖出可骇的气场。
“啪”一人拍桌而起,怒叱道:“陈允,你们好大的胆量!”
张乾眼里泛着光,低声道:“主子,是高干和李旦。”
随后几十匹战马奔驰而来。两人上了马,再亲卫的护送下,缓慢朝着汾阳城而去。
随之,堆栈门口呼啦啦冲出去一队官兵,杀气森森地对着堆栈内的统统人。
“传闻并州的官还没有定!”
入城时已经是下午了。
一个声声响起,全部堆栈刹时一静,世人看去,是个五十多岁的老者,手拄着拐杖:“想要从贱民手中多收三成税,那并州的官就得并州人来做。传闻高刺史不久就会来汾阳,我们要争夺争夺咱汾阳城的县令之位。”
那五十多岁的老者却挺着腰干说:“高大人,我士族全数交了地盘,虽说成了存粮大户,但粮草的支出每年比之前磕锐减了很多,难不成,让我们去要饭不成?”
与此同时,张绣带领三十多人,轻装而来,刚好到汾阳城。
没想到本身利国利民的国策,再这些士族嘴里变了味儿,成了残害百姓的手腕。
如果只多收一成的粮,本身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过了,毕竟水至清则无鱼,天下不成能满是清官,哪怕是贾诩、李儒、刘晔他们都必定是有私心,如果然没点的私心,张绣反倒不敢用了。
“呵!”
高干盯着他:“你是何人?”
就听耳边传来高干的声音:“王上推行国策是为了利国利民,尔等竟然想中饱私囊,哼,还想让本地人任官,你们是想官绅一体,残害百姓吗?”
张绣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来并州发卖的多数都是关中、河套等地来的商贩,因为并州刚开放,长安和河套带来的很多东西都是新玩意儿,比如果汁儿之类的,引发并州百姓的欢迎,买卖很好。
张乾被张绣的目光盯着内心发毛,支吾着说:“存粮大户的国策方才推行,凉州的士族还好,只多收了一成,益州的跟并州一样,多了三成。”
张绣不再说话,乌青着脸听着。
高干点头,“传闻王上要来并州,不晓得甚么时候返来。”
高干气的脸都白了:“你们要上告王上,好!那你们去告!我倒要看看,王上是信赖我,还是信赖你们这些蛮狠的豪强士族!”
张绣盯着他问:“这类环境是只要并州有,还是天下各地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