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幸亏文和提示得及时!”何咸拍着额头自责道。
蔡邕被王允打入天牢之前,官拜左中郎将,故有“蔡中郎”之称。
“于公,王允乃灭董功臣,功劳卓著。于私,王允与将军无冤无仇,且采取了主公入驻长安城!于公于私,主公都不该杀王允!”贾诩安慰道。
马日磾面带神驰之色,随即又看到年幼的刘协,刚毅道:“比及陛下亲政以后,便是老臣致仕之时,到时候必然前去水镜书院一瞧!”
蔡邕不过一介大儒,对于政治一窍不通,竟被王允毒害至此,可见王允气度之局促。蔡邕的罪,毫不是因为怜悯董卓。只不过,蔡邕的这一声感喟,被大权在握的王允抓住,成为了王允能够光亮正大毒害蔡邕的来由。
“骠骑将军此话当真?”马日磾问。
“骠骑将军,此里环境过分卑劣,蔡郎中需求立马分开,不然没法医治!”姜太医强忍着心中的反胃之感,对何咸建议道。
……
“水镜书院扫榻以待太傅!”何咸恭敬执礼道。
“蔡伯喈?”何咸一愣,随即大喜道:“但是蔡邕,蔡飞白?他还没有被害?”
“主公贤明!”贾诩不失时机地拍了一记马屁。成大事者不拘末节,在贾诩看来,何咸能从大怒当中复苏过来,沉着判定利弊,做出最精确的挑选,相称可贵!这一记马屁,他拍得心悦诚服。
“文和说得对!现在的朝廷,需求平和,不需求殛毙!”何咸同意贾诩的定见。
但现在听马日磾的意义是,蔡邕还活着!
“便可随本将前去天牢,救援蔡郎中!”何咸仓猝叮咛道。蔡邕是汉末大师,若能救活,对于大汉文明的传承,对于水镜书院将来的生长而言,都有不成替代的感化。
“太傅大人学富五车,将来如果告老,无妨前去水镜书院任教,那必将是天下仕子的福分!”何咸毫不踌躇聘请马日磾道。
蔡邕,可谓东汉末年的大文学家、大史学家、大音乐家、大画家和大书法家。其通经史,善辞赋,书法精于篆、隶。尤以隶书成就最深,名誉最高,自创“飞白”体,有“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的评价。汉灵帝熹平四年,蔡邕等正定儒家经本六经笔墨。蔡邕以为这些经籍中,因为陋儒穿凿附会,笔墨误谬甚多,为了不贻误后学,而奏请正定这些经文。诏允后,邕亲身书丹于碑,命工雕刻,立于太学门外,碑凡46块,这些碑称《鸿都石经》,亦称《熹平石经》,是中国第一部石经。传闻石经立后,每天旁观及摹写人坐的车,有1000多辆,街道也是以堵塞。王允撤除董卓后,蔡邕因触景生情叹了一口气,王允得知后大怒,蔡邕要求刺面砍脚换一命,以便完成汉史,王允不肯,蔡邕遂被杀。
蔡邕挣扎着展开浑浊的眼睛,嚅嗫道:“但是卫将军何忠信?”
蔡邕悄悄摆动右手的手指道:“老夫不可了!但有一事,放心不下,恳请卫将军务必帮手!”.
何咸从速命高顺的陷阵营军士搭建了一个简易的担架,将蔡邕从这个濒死之地抬了出来。蔡邕平生风雅,竟然差点死在了如此肮脏之地。王允之用心,真是万分险恶。如果说此前,何咸的心中对于王允另有一份惭愧的话,见到蔡邕的惨状以后,这最后一份惭愧也不复存在。
“主公,王允杀不得!”贾诩竟然一语说破了何咸心中所想。
“骠骑将军可否将蔡伯喈从天牢当中放出来?”
“这有何难,来人,速传姜太医,伴随骠骑将军去一趟天牢!”刘协叮咛身边的小寺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