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石氏不能守江山,乃立大汉,现在天下乃乾祐当朝,然邺都仍属广晋府,京兆仍驻晋昌军,其所谓广晋、晋昌者,实不应时宜。请陛下易其名,以倡大汉天兴!”宰臣窦贞固声音宏亮,请奏。
而在东京的侍卫亲甲士员上,刘承祐还是没能忍住动手,没有大行动,史弘肇、刘信仍旧为1、二把手,其他初级将帅各加恩情,但是对于马全义、韩通、向训等旧部,都有实职擢拔。
郭威以枢密副使进枢密使,这是刘承祐几经考量后,做下的决定。魏仁浦为枢密院学士,陶谷为中书舍人、翰林院待诏;范质为中书舍人、知制诰......
寥寥千言,尽显陶谷的文采。似这等官方制文,陶谷写起来,是得心应手,四平八稳,格外老辣。
又有很多“神异”之事产生,一并奏来。恒州有深山霞光万丈,数十里外可见;晋阳梵刹,突生仙音袅袅,似有佛陀临世;河阳渔民捕得大鱼,剖其肚,得“无字天书”;西京洛水上神碑闪现,上刻神纹,伫于水面半个时候落;京郊有白鹿现......
厥后,便是诸使进告。根基上,就只吴越国与马楚的使者,二人还未拜别,被拉来充数的几名胡人不能算。刘承祐于大朝会上,承认二国主特别是因政变被推举下台的钱弘俶名分,降制加恩:“东南面兵马都元帅、两浙节度使、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吴越国王钱弘俶加诸道兵马都元帅,天策大将军、湖南节度使、检校太师、兼中书令、楚王马希广加守中书令。”
这是刘承祐即位以来的第一次大朝会,非常昌大,非常慎重,刘承祐也非常正视,前期筹办充沛,乃至为奏报事,列了个小抄。
朝拜,而后是由礼节使张昭亲身宣读的一份贺赞辞。然后是刘承祐降制宣读:“朕以渺躬,获缵洪绪,念守器承祧之重,怀临深履薄之忧。属以天道犹艰,王室多故,天降重戾,国有大丧,群寇幸灾而伺隙......”
此事,天然也是早与刘承祐通过气,定好的。不然,刘承祐的反应,还不至于这么快。
对军队,刘承祐最大的行动,便是将控鹤、内殿直、散员这三支长驻于皇城的三支军队,交由大舅李洪建统帅。虽未明白表示,离开侍卫司的统管,但边界已经出来。刘承祐,这也是在为“殿前司”的建立,做铺垫,东京禁军,尽归于侍卫司率领,实在是太让民气惊肉跳了。
看得出来,在场大部分官员,特别是那些老臣,真的扛不住了,身形都有些发颤。
趁着恩制下的机遇,形成既定究竟,彼辈将帅,受刘承祐恩情,纵使心有不甘,也只能临时捏着鼻子认了。
此报一出,满朝雀跃,已有些委靡的朝臣们,一下子来了精力,皆面带忧色。很快,以苏禹珪为首的一干儒臣,开端向刘承祐歌功颂德。
刘承祐也一样,不管精力还是体力的耗损都非常大,高居御座,还不能乱晃,身上的冕服现在变得非常沉重,微微颤抖的十二旒珠都有些晃眼。
跟着窦贞固奏完,百官奏事,也已经持续了差未几一个时候了。殿中,渐渐地温馨下来,仿佛无事可奏了。
“启禀陛下,凤翔王招讨使奏报,于宝鸡鸡峰山,大破蜀军,杀敌上万,俘三千人,蜀军主帅张虔钊率残兵狼奔山林,我军趁机,转攻大散关,已夺之!”
至于已故武宁军节度使王周,追加公爵,以河阳节度使武行德移镇。
此制文,根基上就是陈述了一遍刘知远驾崩后,大汉的艰巨处境与险恶局势,描述他以幼主继位,尝胆履冰,废飧辍寐的忧愁与忐忑。回顾前番创业大汉、经构江山的过程,谦善地提了一下他鼎定河北、平叛邺都的功劳。又表示了一番他保延洪之运,守不拔之基,使天下承平,永安遐尔的志向。希冀于群臣辅弼,将士用命,高低协心,以卫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