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公公认识到韩秀峰担忧甚么,想想又笑道:“京里就那几个正五品的缺,文庆大人本来是保举您去兵部做郎中的,肃顺大人说兵部有兵部的一摊事儿,您如果去兵部做郎中就没法一心一意办理夷务,真如果不管别的,指不定又会有人在背后说闲话,说您尸位素餐。皇上感觉有事理,就一锤定音地说那就去通政司吧!”
正如老寺人所说,通政司的这几个缺,包含满、汉通政使在内都是升转之阶。比如六部的郎中,内升通政使司参议,外升布政使司参议。并且在京内只要顺次历任过员外郎、郎中、御史、掌道御史、给事中、掌科给事中、鸿胪寺少卿、光禄寺少卿和通政司参议等九个五品职位才气升从四品,被戏称为“九转丹成”。
“不能。”
老寺人借助烛光低头看了一眼,发明是两张一百两的银票,立马暴露了笑容:“这还能有假!”
谁能派侍卫来接,只要皇上!
不过从这几天降的谕旨中能看出,皇上对文谦可否“佩服夷酋之心”不是很有信心。
“明白。”
许乃钊那会儿的当务之急是平乱,担忧他们倒向刘丽川等乱党,见倒是跟他们见了一面,但一看到他们提出的那些要求傻眼了,打死也不敢私行承诺,乃至谈都不敢谈。包令急了,竟乘兵船溯江而上去找怡良,趁便跟占有在瓜洲的长毛做了下买卖,乃至号令如果再不见他们就去天津。
“啊……”
“下官明白,谢公公提点。”
至于如何应对,那是皇上和王公大臣参议的事。一个小小的通政司参议,只能帮着汇集阐发下夷情,以备皇上和军机处的那些大人们参谋咨询。
“韩老爷,您这是说那里话,天快亮了,我们还是从速说闲事吧,”老寺人整整衣裳,随即神采一正:“皇上口谕!”
值得一提的是,许乃钊被撤职并非之前觉得的剿贼不力那么简朴,因为皇上在一封密折中是这么朱批的:许乃钊督师上海,日久无功。到处为英咪佛夷所挟制(英美法),此次率与照会,不啻授人以柄,尤属不知大抵,殊堪悔恨,已明降谕旨,将其革任!
本来这事是美利坚和法兰西公使先挑起来的,他们在道光朝时曾跟大清签过一份和约,当时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和约一经议定,两国各自遵循,不得轻有变动”。固然也有今后要对某些条目停止点窜应“俟十二年以后”的条则,但这类点窜明显只是针对各港口景象不一,统统贸易及水面各款不无稍有变通之处,换言之,满十二年能够修约,但只是点窜一下枝节性的题目。
“詹事府和光禄寺不是另有几个缺吗,六科给事中一样是正五品,该升转的一样能升转,只是升转门路比之前窄了那么一点点。不过您的担忧也不无事理,以是此后得谨慎点,千万别被那些想升转想疯了的人揪住把柄。”
想到通政司就设两个参议,此中一个还是给满人留的。再想到本身占了这个缺,就即是挡住了六部的那些郎中和那些翰林官的升迁之路,韩秀峰苦着脸问:“刘公公,那下官呢?”
韩秀峰一肚子猜疑,但已经到了门口只能让顾谨言在内里等待,就这么硬着头皮跟两个侍卫走进衙署,跟当值的一个经历和一个笔帖式打了个号召,然厥后到一间大门虚开着的公房前。
虽说京官无需去吏部领凭,把谁分发到哪个衙门吏部会行文知会,但大半夜的如何上任,不但见不着上官,乃至见不着几小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