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杨戬所说,青山有样学样的开口道:
沿着山路一起向上,猴子也看出了此地的不凡。
猴子略微有些皱眉,“有无仙根是直接能看出来的吗?为啥不给他们些机遇尝尝?”
实在也刚好,最后进入山中的那些孺子童女都已经成了少年,也都能驾云、驾法器在上天上天了。
道观中收了十多个灵根不错的孩童,由青山、火云两人调教着,杨戬常日里底子不如何露面。
得了杨戬指导,这猴子还真有几天热乎劲,在山林里对着西南边向一阵疾走;但也就三天,热忱缺缺,这猴子又开端游山玩水,一起逛逛停停了起来。
这猴子见到各种仙果又起了旁性,挽起袖子就跑到了山林当中,戏耍了两个时候,方才扶着圆滚滚的肚子,持续赶路上山。
只能说,还好这是被龙凤大劫打碎了的洪荒,不然如果是太古洪荒那无垠大地,这猴子这么不思进取,等地府鬼差来拿他灵魂时,他还是一身本领尽皆被六合锁住,只能乖乖的束手就缚吧……
又听人说,山上的神仙神通泛博、能活死人、肉白骨,当真是一蹦十多丈高。
玩性也是颇重。
“青山师兄说了,这里的孩童都没有灵根,就算传授他们仙法,也修不出甚么以是然来!都归去吧!”
他实在心底挺喜好猴子,当然,也只是带上金箍之前的猴子,那般一往无前,那般天不怕地不怕。
“你这猴,如何如此不懂端方!”
偶然杨戬也在想,这般清幽的糊口,或许就是修士们所谓的清闲。
在杨戬故乡,古时最煽动听心的一句话,便是‘贵爵将相宁有种乎’,而猴子便是这个思惟的完美表现。
那孺子正要生机,身前却多了一道身影,恰是随杨戬来此地的阐教四代弟子,青山。
“老哥你若在山中砍柴,怎得碰到神仙了,怎得不去与神仙学仙法,也好清闲欢愉,恰好做着砍柴的夫役谋生?莫不是这山中神仙都是唬人的?”
冥冥中总有定命,猴子与杨戬的此次初见,便定下了猴子攀登方寸山之事。
几位兄弟点头称善,姚恭麟驾云落入山中,化作一樵夫,朝着山下慢悠悠的走去。
“世人都道自非平常,却难以旁人之目看本身之短。你说你有仙缘,那便尝尝看。”
姚恭麟道:“都到了此时,莫要再出甚么不对,我不如去指导下这猴头。”
猴子忙道:“你不是神仙?怎得说那话?这‘相逢处,非仙即道’,不就是神仙吗?”
庙门天然纹丝不动。
“莫说应对,非议都是不敢了吧。”
在斜月三星洞中端坐的杨戬见到了这一幕,顿时没好气的翻翻白眼,已是要先打磨打磨这猴子的性子。
那猴子被樵夫的歌声吸引,主动迎上前来,倒头就拜。
正这般想着,那猴子已到了庙门前,看一旁有十多个凡人正带着他们孩子在庙门前膜拜,想了想,也老诚恳实跪在了一边。
“见过神仙!见过神仙!”
猴子跑过来扯住樵夫的衣服,笑嘻嘻的凑了上来,“老哥慢走,老哥慢走……”
猴子想了想,顿时明悟了甚么,跳到庙门之前,直挺挺的跪了下来。
姚恭麟化作的樵夫,在半山腰就见到了在山阶上不竭四周打量的猴子,口中不由唱道:
云上的梅山六友:若你一起不迟误,早就寻到了!
一声轻斥,有个带着高冠的孺子在庙门之上现身。
翻翻经籍,看看风景,闲来无聊时便将心神挪回本体,看一看修行的状况;再无聊时,就将心神挪到另一具化身,在黑灵国和玄都城到处漫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