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道此人是谁?本来恰是曹寅之孙,曹雪芹。雍正活着之时也曾对其有所耳闻,皆道此子恶劣非常,不学无术,只知在内帏厮混;雍正六年时,其父因制造亏空开罪,这曹雪芹倒垂垂通了些情面油滑,于乾隆元年,入外务府做事,与一些宗室后辈交好,乾隆帝又豁免了曹家之罪,虽不及当日鼎盛,也可度日。
胤禛听得古怪,心中暗忖大清朝自开朝天子以来,并未有何人得封“义忠”二字;想来此地已非生前地点之处了。一面心下纳罕,却目睹来人从怀中取出一个瓷瓶,强灌入皇后口中,见皇后已无气味,提起床上婴儿,也依法灌入,又将房中如此这般安插一番后,方才拜别。
令胤禛大怒的便是曹雪芹正写的这书稿,名曰《石头记》,别名《红楼梦》的是也。此书中一人名为贾宝玉的,清楚便是脱胎于曹雪芹本身,不但本身不求长进,更将其他致仕之人皆呼为“禄蠹”,一味只在脂粉堆中厮混,全然不顾女子名声,这倒还罢了;此书一出,又给官方添了很多茶余饭后的谈资,未免有些浮名在内,此中有人便道雍正帝当年因妄图美色,强夺曹雪芹至爱之人进宫,最后竟是被那女子下药害死。胤禛听了这些只恨得牙痒,痛骂竖子不知世事,活活将本身掰成了个酒色昏君,正恨不能将书稿扯碎,再将面前此人痛打一顿,忽觉面前一黑,竟像是睡了畴昔。
有情自应成恩德,不肖何必笑荒唐。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平常。
浮生辛苦总奔波,似梦却非梦一场。
转眼间又是很多年,那日胤禛偶尔闲逛至一书房中,见一男人伏案疾书,猎奇心起,不由畴昔看了几眼。谁知不看尚可,一看之下,不由大怒。
一晃便是很多日子畴昔,胤禛听了世人很多批驳,开初肝火填胸,痛骂那些文人只知笔尖乱动,不知本身这般不易,厥后听很多了,倒有些心灰意冷起来,暗道:本来这人间就无四角全面之事,本身在位这一十三年,虽说殛毙太重,但四海清平国库充盈,倒也不愧对康熙帝一番苦心,至于那些酸腐文人的话,大可不必放在心上。此事一朝想通,也便没了当时的愤怒,反倒存了些看戏的心机在内里。
【第一回】阴阳错君王留尘凡·乾坤转雍正入红楼
下见注释。
只听那人哭道:“皇儿本来就封了亲王,万岁爷正视得紧,何必干冒大险,做出这般天诛地灭之事来?说他造反,我是断断不信的!偏生领这差事的竟是老三,他平日便同他二哥有些嫌隙,如何能秉公查办!”
那皇后一惊,厉声叱道:“你是何人,胆敢夜闯行宫?”
此开卷第一回也。尝见某石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以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一书,几易其名,成《红楼梦》矣。殊不知人间各种,似梦实非梦耳,盖梦中为虚,梦外为实;只要那风尘碌碌,一事无成者,方强说此番经历原是梦幻,又言不忍才子耗费,故作此书。诸君且想:梦中统统,一为虚幻;即为虚幻,如何耗费?清楚晓得其间非梦,不过自护己短,欲盖弥彰耳。今有一人得入其间,改天换地,却生出一篇新故事来;又有人名晓谕生者,见了这一段故事,大为称奇,乃重新至尾誊写返来,为此一文,亦不肯世人称奇道妙,亦不定要世人高兴检读,惟愿昭之天下曰:切莫作茧自缚,避实就虚,人生虽若梦,毕竟非梦耳。故此书名《红楼非梦》。又为一诗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