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边厢林锦齐得了信儿,又是有些期许,又是有些茫然。因为林家后院尚且没有主事之人,便托了沈夫人过来筹办婚礼诸事。一场婚事,此中触及颇多,沈夫人便将黛玉带着身边,也是为了教她管家理账之故。
黛玉面色微赧,又有些不满地小声道:“那也是两年后的事情。”
余清蕊放下银签,打量着面前的梁誉。两人一年未见,也许是西北风沙的原因,梁誉的皮肤乌黑粗粝了些,只是身量也长高了很多,看上去已是一个矗立的少年了。
“哥哥大喜之日将近,何故比来心中似有些忧愁?”黛玉摸索着问道。
只是这此中也另有两年时候,黛玉年纪尚小,此中会产生甚么样的变数并不成知,林锦齐也并不急着定下来。
与此同时,梁誉回了本身的院子,安息了一会儿后便听人禀报导:“世子,余蜜斯来了,正在偏厅等着。”
“你是陛下钦点的探花,陛下说你思论新奇,凡人所不能及。才学可磨,这思惟之新奇倒是可贵的。”沈筠出身科举,亦是非常存眷每三年一次的科举论试,何人身中前三甲,陛下给的是甚么考语,他都知晓得非常清楚。
邻近婚期,诸事都已筹办安妥。这日林锦齐回府时,特地带了些小吃食去看黛玉,兄妹二人一起用了晚膳,又在院子里略散了会步。
君命难违,梁誉现在领兵驻守北方,乃是一方之将,并非当年阿谁只会惹事生非的小霸王,领了圣旨后便出发回京。
“你当月朔意孤行的去西北参军,祖父本就不肯,现在你既然返来了,陛下的意义也很明白,你就在都城放心待着,不要再回西北了罢。”余清蕊又劝了劝,将余老太爷交代的话说了一遍。
余清蕊笑着应了一声,酬酢道:“军中辛苦,过得可还风俗么?”
林锦齐到达扬州时,黛玉与沈家人亲身去了渡口相迎。黛玉身披一件丰富的大氅,戴着帽子,裹的严严实实。未几时,船上便走出了一群搬着辎重箱笼的仆人,林锦齐随后走出了船舱,固然多日的路程令他有些怠倦,可他眉眼间皆是忧色。
余清蕊见此,也不再多劝。她捧着冒出袅袅热气的茶杯,似有些踌躇,半晌,才脸颊微红地问道:“我听闻你昔日在扬州时,曾与扬州林家的公子交好,我想问问,那林家的公子,他……”说到此,她半天开不了口,最后才非常扭捏地问道,“他……他如何样?”
沈筠赶紧扶起了他,驯良的道:“不必多礼,我倒是要先恭贺你此次科举高中探花,实是少年有为,不辱你父亲之名啊。”
林锦齐与黛玉兄妹一年多没见,便坐在马车里一同回府。马车里铺着软垫,燃了火炉,黛玉脱了披风,半靠在卧塌上以减少马车颠簸,俄然含笑小声的问道:“哥哥可见过那余家的蜜斯?”
他又瞧见了一旁立着的沈筠和沈夫人,行了一礼道:“沈伯父,沈伯母。”
“哥哥莫非恰是为了婚事?”黛玉聪敏过人,又与林锦齐相处日久,心中便是有所发觉,“莫非这婚事有些不当之处?”
只是陈氏回房后神采便不如何都雅了,本来梁誉主动请兵去西北,她是非常乐意的,巴不得疆场无眼,梁誉今后不返来了才好。可惜梁誉不但没死,还立了军功,将来这世子之位,怕是不好拔除了。
“你这丫头,说这些话也不害臊。”林锦齐无法地摇了点头,揉黛玉的头发道,“两年后你便及笄了,到时候你也该定下婚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