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自晨起便面色阴沉的懿元夫人转头望着座上的皇后,忽而笑道:“皇后娘娘初入宫,虽为后宫之首,但畴前毕竟养在闺中,见地陋劣,六宫琐事庞大,怕皇后娘娘到时手足无措,岂不是要贻笑风雅了。”
议政殿外,只见承琰负手立于议政殿外的阶上,俯瞰着下方,头戴金冕,白玉珠旒低垂在面前,使其看起来严肃厉穆,一身明黄龙袍,绣有九条五爪纹金龙与五色祥云,下幅为八宝和立水纹,小摆的小团龙在晨风的吹动下栩栩如生。
因皇后乃国母,帝后大婚自是国之大喜,不到卯时,文武百官与后宫妃嫔已等待在议政殿外,仪仗鼓乐此时也已收回震耳的礼乐之声。
一入主殿,只见皇后已在正火线的主位上正襟端坐。
主殿比之昭阳宫天然略宽广些,殿内一应金雕玉器应景的摆放在各处,雍容高雅,紫金香炉轻烟冉冉,收回暗香的气味。
待孙长胜又大声宣了册封皇后的圣旨,几名使臣走在前面,身后跟了八名侍从,手中拿着简便的镂金香炉,炉中插着已扑灭的四柱香,一丝丝轻烟旋入朦朦亮起的空中。
凤舆将皇后送往凤鸾宫,嫔妃们也紧随厥后,去处皇后叩首问安。
凤舆四周站着几十名宫人及侍卫,待凤舆停稳,陪侍的嬷嬷缓缓将垂帘掀起,穿戴沉重凤冠吉服的皇后搭着嬷嬷的手谨慎的下了凤舆。
待祭祖结束,一应流程行罢,已是半晌。
听闻初选便留了四十余名秀女,接着便是殿选,太后与皇上天然列席,懿元夫人虽不再摄六宫事,但是作为宫中位分最高的妃子,天然是要伴随皇上一同殿选,惠妃现在办理六宫,天然也一道去了。
言罢,座下的惠妃与纪昭媛忙起家道:“皇后娘娘言重了,能助娘娘一二,是臣妾等的幸运。”
卯时刚到,天已亮起,迎亲的步队已入了宫,观礼的宗室亲贵,王公大臣,遗老阔少,皆身穿朝服,等待在议政殿外的阶下。
随后十六人抬的凤舆与长长的仪仗并行,在阶下稳稳的落在地上,只见这凤舆足有三层,轿顶涂金,一层正中绣着一只斗大的金凤凰,凤背驮着凤舆的金顶。二层蓝缎绣的蓝凤凰绕轿檐一圈,轿檐上站着九只小金凤。三层为弓背行出方檐,檐四角各站着一只金凤,嘴中衔着长长的明黄垂地流苏,轿帷以明黄色云缎作底,上面绣着五彩凤凰。凤舆两侧饰有双喜,垂帘上绣有红缎绣蓝凤凰、金喜字,另有五彩云朵、蝙蝠和吉利花。四周绣葫芦万代花边,寓有多福多寿、子孙万代、繁衍不断之意。
后宫诸人也已盛装而来,待皇后降舆,后宫诸妃需在舆前跪地驱逐后宫之主,以示尊卑。
外务府早将皇后的龙凤同和吉服送到大将军府上,初八一早皇后需将吉服穿戴好,并戴双快意,等待迎亲使臣前去宣册封旨。
随即便是帝后祭祖大典,这时身边的玉缘悄声道:“娘娘的身子可还吃的消?”
我与诸妃及文武百官皆跟在前面,入殿后站在了大殿两侧,殿中的承琰亲身授了皇后金册金印,随即二人一同业了三跪九叩大礼,
天子纳妻,天然与常日纳妃分歧,听闻初六便派出使臣至大将军府邸送去黄金二百两,白银一万两,金茶器一具,银茶器两具,银盆两具,各色锻千匹,全部鞍辔文马二十匹,驮甲二十副,是为“纳彩”。
待礼乐之声近了,唱礼的公公一声高唱,文武百官及后宫诸妃已齐齐跪地驱逐,我已近七个月的身孕,承琰本叮咛了我不必驱逐,然后迎娶皇后乃大事,我自不肯落人话柄,此时已艰巨的跪在地上,驱逐皇后下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