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着已经进学,顾云浩又拿这个来由压服了顾长光跟李氏,本身搬到了西侧的屋子里,开端了独居一室的日子。
“别加柴火了,灶里剩下的火碳够把蛋煮熟了。”
从桌上的麻布袋子里拿了一本黄纸皮的旧书,顾云浩谙练的翻开,然后对着书上的字,用手指在桌子上一个字一个字的划着笔划。
认字完了开端记笔划,他天然是舍不得用笔墨在纸上写的,归正也是学字罢了,只简朴的用手指在桌子上笔划,又费事又省纸墨。
对于这话,顾云浩非常附和。
说是粥,却并不是全稻米煮的,内里还加了很多玉米面跟红薯,但幸亏比较浓稠,能顶饿。
在他看来,进学了那就称得上读书人,有本身的屋子是该当的,毕竟温书甚么的也需求个温馨的环境。
字要确切要比宿世所用的简体字难记一些,但也跟繁体字不同不是很大。
就算是家里有点积储,短视一点的人家,都能够拿去再买田买地,如何也舍不得拿钱给孩子读书的。
听闻到顾云浩的话,大妞晓得是弟弟体贴本身,甜甜一笑,部下还是不断地忙活。
在堂屋西侧的第一间屋子里,顾云浩也已经醒了。
“谨慎些,别让火燎到头发。”大妞在灶上忙活,见着弟弟吹火,不由担忧地叮嘱一句。
固然客岁入成不错,但顾家人还是不敢大吃大喝,秉承着一贯的简朴之风。
顾明良更是比普通人晓得的多些,以是费经心机的想要家里出个秀才。
跟着两只公鸡此起彼伏的打鸣声,顾家人开端起床。
书是从顾云涛那边借来的《百家姓》,固然已经很陈旧,但字体仍看得清,顾云浩也非常珍惜。
必须好生掌控机遇。
多年寒窗,一朝落第,那么全部家属也能跟着改换门庭。就算考不上举人,能考上个秀才,那也是很不得了的事情了。
“奶说了,从今今后,每隔一天,都给你跟大娃子煮一个鸡蛋带上,你去了学里,但是要好生读书。”
普通来讲,像顾云浩如许才退学的蒙童,初学的都是《三字经》,要《三字经》念完了,才开端学《百家姓》,随后再是《千字文》。
当然,读书固然费钱多,但读好了,得来的回报也是难以设想。
因想着晨起人的大脑最清楚,并且按着宿世上学早读课的风俗,每天早上顾云浩都会夙起记半个时候的字。
最早醒的是大妞,一洗漱完就赶紧进厨房给家里人烧水做饭。
他本身穿好了衣裳和鞋,就走出了屋子。
当然,顾家民气里也都很清楚,如许的贫寒日子,也是在为此后做筹算。
学《百家姓》也是一样为了认字,但他现在也没有旁的体例,家里就这么两个读书的人,而顾云涛正在学的《千字文》是绝对不成能借给他的。
早餐的主食是窝头,也没有甚么菜,只一大盘子咸菜,外加每人一碗粥。
要晓得在这个期间,读书对于农夫家的孩子来讲,那是非常豪侈的一件事,很多人家连用饭都成题目,更别说读书了。
而后,由顾明良带着他先去族长家里拜见了下,就算是正式开蒙到书院读书了。
要想家道长远,就要守得住本心。
闻言,顾云浩也是点点头,就理了理灶边的柴火,跟着大妞两人出去洗手筹办用饭。
见内里天气也垂垂大亮了起来,家里人也都开端起床洗漱。
毕竟家里现在是两个孩子在读书了,并且今后的破钞也会越来越多……
顾云浩出世在正月里,因此除夕一过,家里人就开端商讨着送他去读书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