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黄帝内经 > 第94章 终始篇第九

我的书架

凡刺之属,三刺至谷气,邪僻妄合,阴阳易居,逆顺相反,沉浮异处,四时不得,稽留淫氵失须针而去。故一刺则阳邪出,再刺则阴邪出,三刺则谷气至,谷气至而止。所谓谷气至者,已补而实,已泻而虚,故以知谷气至也。邪气独去者,阴与阳未能调,而病知愈也。故曰补则实,泻则虚,痛虽不随针,病必衰去矣。

重舌,刺舌柱以铍针也。

谨奉天道,请言终始。终始者,经脉为纪,持其脉口人迎,以知阴阳不足不敷,平与不平,天道毕矣。所谓平人者不病,不病者,脉口人迎应四时也,高低呼应而俱来往也,六经之脉不结动也,本末之寒温之相守司也,形肉血气必相称也,是谓平人。少气者,脉口人迎俱少而不称尺寸也。如是者,则阴阳俱不敷,补阳则阴竭,泻阴则阳脱。如是者,可将以甘药,可饮乃至剂。如此者,弗灸,不已者,因此泻之,则五脏气坏矣。

春气在毛,夏气在皮肤,秋气在分肉,冬气在筋骨,刺此病者各以当时为齐。故刺肥人者,以秋冬之齐;刺瘦人者,以春夏之齐。病痛者阴也,痛而以手按之不得者阴也,深刺之。病在上者阳也,病鄙人者阴也。痒者阳也,浅刺之。

膺俞中膺,背俞中背。肩(膊)[]虚者,取之上。

人迎一盛,病在足少阳,一盛而躁,病在手少阳。人迎二盛,病在足太阳,二盛而躁,病在手太阳。人迎三盛,病在足阳明,三盛而躁,病在手阳明。人迎四盛,且大且数,名曰溢阳,溢阳为外格。

所谓气至而有效者,泻则益虚,虚者脉大如其故而不坚也,坚如其故者,适虽言故,病未去也。补则益实,实者脉大如其故而益坚也,夫如其故而不坚者,适虽言快,病未去也。故补则实,泻则虚,痛虽不随针,病必衰去。必先通十二经脉之所抱病,而后可得传于终始矣。故阴阳不相移,真假不相倾,取之其经。

人迎与脉口俱盛三倍以上,命曰阴阳俱溢,如是者不开,则血脉闭塞,气无所行,流淫于中,五脏内伤。如此者,因此灸之,则变易而为他病矣。

凡刺之道,毕于终始,明知终始,五脏为纪,阴阳定矣。阴者主脏,阳者主腑,阳受气于四末,阴受气于五脏。故泻者迎之,补者随之,知迎知随,气可令和。和蔼之方,必通阴阳,五脏为阴,六腑为阳。传以后代,以血为盟,敬之者昌,慢之者亡,无道行私,必得天殃。

三脉动于足大趾之间,必审实在虚。虚而泻之,是谓重虚,重虚病益甚。凡刺此者,以指按之,脉动而实且疾者疾泻之,虚而徐者则补之,反此者病益甚。其动也,阳明在上,厥阴在中,少阴鄙人。

人迎一盛,泻足少阳而补足厥阴,二泻一补,日一取之,必切而验之,疏取之上,气和乃止。人迎二盛,泻足太阳,补足少阴,二泻一补,二日一取之,必切而验之,疏取之上,气和乃止。人迎三盛,泻足阳明而补足太阴,二泻一补,日二取之,必切而验之,疏取之上,气和乃止。

手屈而不伸者,其病在筋,伸而不平者,其病在骨,在骨守骨,在筋守筋。

脉口一盛,病在足厥阴,厥阴一盛而躁,在手心主。脉口二盛,病在足少阴,二盛而躁,在手少阴。脉口三盛,病在足太阴,三盛而躁,在手太阴。脉口四盛,且大且数者,名曰溢阴,溢阴为内关。内关不通,死不治。人迎与太阴脉口俱盛四倍以上,名曰关格,关格者,与之短期。

推荐阅读: 废材嫡女:冰山王爷宠妻无度     我在开封府坐牢     太虚圣祖     偷心小农民     刚穿越,就变成了实验体     斩情丝     空空传     恶魔总裁请身下留情     大叔宠妻无度     我在大唐当夫子     宠妻难逃:腹黑总裁请放开     中国特种兵之特别有种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