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极少这般详细的解释,阿殷对此中门道还摸得不敷清楚,闻言还是不忿。
现在的常家亦是数代传承的世家,姐姐常兰芝身在东宫,父亲常钰位居中书令,家中父子兄弟,无不居于高位,若来日太子即位,难道与本日的姜家类似?烈火烹油,簪缨繁华,以兄长和二叔对太子的阿谀趋从,来日会否被权势恩宠蒙了心智,继而傲慢放肆,步姜善以后尘?而假定太子不得天子欢心,东宫改换门庭,以兄长和二叔的行动,是否又会招来祸事?
此时阿殷已经抹完药缚好腿,因太医叮嘱要太小半个时候才气活动,便在罗汉床上斜靠着,捧了卷书来看。
她纤秀的手指抚在绯色的官袍袖口,缓缓道:“姜女人幼承家学,应知恶果自食,咎由自取几个字。路途悠远,渐渐揣摩吧,善自保重。”
定王瞧着她侧脸,眼神垂垂温和起来,“想来你那位娘亲,必然出类拔萃。”
“不然呢?”定王侧头觑着她,“她的罪名虽列了很多条,倒未有足以判处斩首的。”
她将书卷搁下,瞧着定王面色甚悦,便道:“殿下本日神采,似是有欢畅的事?”
姜玉嬛看向阿殷极新的官服,深绯色的圆领襕袍苗条磊落,中间束着十一銙金带,明丽而贵气。比起双手被缚的她,这官服如同讽刺与热诚,愈发让姜玉嬛感觉刺目。当日阿谁郡主府上寒微的庶女在临阳郡主膝下谨慎求存,本日竟会踩着姜家而爬上去,耀武扬威般来看侯府被抄,目含俾睨?身为临阳郡主府的人,受姜家恩泽庇佑长大,现在反插一刀,陶殷这不是忘恩负义是甚么!
“皇家繁华,大家称羡。他这些年不为所动,实在难能宝贵。”
时近初夏,夜风中已无凉意。她还是是女人家的打扮,腰下柔纱长裙被风卷着起伏,青丝半挽发髻,珠钗在耳边微荡,垂落的青丝却随风扬起,丝丝缕缕的擦在定王肩上。
诚太子“谋逆”的事在景兴帝时,已成定案。永初帝即位之初因是承景兴帝禅让而得的皇位,也未曾多问过此事,不过这两年里却垂垂有言语传播,说当年诚太子实在并未谋反,而是景兴帝趁着睿宗天子沉痾时逼宫夺位,为免后患,才扣了个谋逆的罪名,将诚太子阖家高低及靠近臣子尽数清缴。这说法并无根据,暗里里传播了两三年,定王也有所耳闻。不过因代王和寿安公主曾痛斥这辟谣之人,加上触及皇家最隐蔽的事,旁人便讳莫如深。
阿殷目光随便打量,掠过两个锦衣华服的丫环,不期然却碰上了一双熟谙的眼睛。
“忘恩负义!”姜玉嬛本来灰败的眸中俄然燃起了光,藏着怨毒,“你忘了是受谁的照拂长大的!郡主含辛茹苦,白白养着你们兄妹,供你们吃喝,享用繁华,却养出了你如许的白眼狼!”
两人本是借着赏春商讨事情,现在说完了,季先生也走得疲惫,定王便安排人送他回府。
阿殷闻言稍诧,昂首看定王。此时夜色已降,邻近朔日,月色晦岸,这亭外只要零散几盏灯笼随风而晃,将他侧脸衬得恍惚。但是那神采倒是冷峻的,眸中如有寒光,恍然叫阿殷明白过来——
夜色暗淡,灯笼昏黄,阿殷蓦地堕入他的目光,一时怔然。
自年节里法源寺一会,阿殷就没再见过姜玉嬛。即便厥后姜夫人往临阳郡主府上来了两回,姜玉嬛也未像畴前那样跟来,仲春的踏青赏花及马球赛中,她也未曾露面。现在蓦地相逢,她比先前肥胖了很多,更显得面庞秀致,眼眸剪水,只是遭遇此事,有些暗淡灰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