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德
夫将帅者,必与士卒同滋味而共安危,敌乃可加。故兵有全胜,敌有全因。昔者良将之用兵,有馈箪醪者,使投诸河与士卒同流而饮。夫一箪之醪不能味一河之水,而全军之士思为致死者,以滋味之及己也。《军谶》曰:军井未达,将不言渴。军幕未办,将不言倦。军灶未炊,将不言饥。冬不平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是谓将礼。与之安,与之危,故其众可合而不成离,可用而不成疲,以其恩素蓄、谋素和也。故曰:蓄恩不倦,以一取万。
《军谶》曰:吏多民寡,尊卑相若,强弱相虏,莫适禁御,延及君子,国受其咎。
《军谶》曰:柔能制刚,弱能制强。柔者,德也。刚者,贼也。弱者人所助,强者怨之所攻。柔有所设,刚有所施,弱有所用,强有所加。兼此四者,而制其宜。
夫统军持势者,将也。制胜破敌者,众也。故乱将不成使保军,乖众不成使伐人。攻城则不拔,图邑则不废,二者无功,则士力疲弊。士力疲弊,则将孤众悖,以守则不固,以战则奔北,是谓老兵。兵老则将威不可,将无威则士卒轻刑,士卒轻刑则军失伍,军失伍则士卒流亡,士卒流亡则敌乘利,敌乘利则军必丧。
军国之要
夫主将之法,务揽豪杰之心。赏禄在功,通志于众.故与众同好靡不成,与众同恶靡不倾。治国安家,得人也。亡国破家,失人也。含气之类,咸愿得其志。
因敌
《军谶》曰:将之所觉得威者,号令也。战之以是全胜者,军政也。士之以是轻战者,用命也。故将无还令,奖惩必信,如天如地,乃可御人。士卒用命,乃可越境。
《军谶》曰:上行虐则下急刻。赋敛重数,科罚无极,民相残贼,是谓亡国。
夫将者,国之命也。将能制胜,则国度安宁。《军谶》曰:将能清,能静,能平,能整,能受谏,能听讼,能纳人,能采言,能知国俗,能图山川,能表险难,能制军权。故曰,仁贤之智,圣明之虑,负薪之言,廊庙之语,兴衰之事,将所宜闻。
将者能思士如渴,则策从焉。夫将拒谏,则豪杰散。策不从,则谋士叛。善恶同,则功臣倦。专己,则下归咎。自伐,则下少功。信谗,则众离心。贪财,则奸不由。内顾,则士卒淫。将有一,则众不平。有二,则军无式。有三,则下奔北。有四,则祸及国。
《军谶》曰:世世作奸,侵盗县官,进退求便,勉强弄文,以危其君,是谓国奸。
《军谶》曰:良将之统军也,恕己而治人。推惠施恩,士力日新,战如风发,攻如河决。故其众可望而不成当,可下而不成胜。以身先人,故其兵为天下雄。《军谶》曰:军以赏力表,以罚为里。奖惩明,则将威行。官人得,则士卒服。所任贤,则敌国震。《军谶》曰:贤者所适,其前无敌。故士可下而不成骄,将可乐而不成忧,谋可深而不成疑。士骄则下不顺,将忧则表里不信赖,谋疑则敌国奋。以此攻伐,则致乱。
《军谶》曰:“能柔能刚,其国弥光;能弱能强,其国弥彰。纯柔纯弱,其国必削;纯刚纯强,其国必亡。”
主将之法
世能祖祖,鲜能下下。祖祖为亲,下下为君。下下者,务耕桑不夺当时,薄赋敛不匮其财,罕徭役不使其劳,则国富而家娭,然后选士以司牧之。夫所谓士者,豪杰也。故曰:罗其豪杰,则敌国穷。豪杰者,国之干。百姓者,国之本。得其干,收其本,则政行而无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