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眼巴巴的等来这么一句话,内心别提有多绝望了,送走了人返来,就忍不住发脾气道:“这茶如何沏的?如何如许烫!”一边说着,一边伸手就把杯子掼在地下。
迎春打头,几人鱼贯而入,先顺次向贾政请了安。贾环早就到了,正坐在贾政下首吃茶,见兄姐们出去,便站起来让开,叫迎春坐到下首第一个。宝玉便挨着迎春坐下,世人各各安设下来,斯须即毕。
她的逝去,于贾政是极大的恨憾。贾赦和这个小mm不那么靠近,却也非常难过。因为贾敏的亡故,贾府高低的情感一向绷得很,表里一片愁云暗澹。
袭人笑道:“既然老爷要二爷长进,二爷听就是了。想来这天底下的父母,没有不心疼后代的。老爷对二爷,实是一片苦心。”
宝玉翻了个身看她:“我就是不明白了,环儿,老爷,他们如何就,就那么热中于浮名利禄,”他说不下去了,暴露语塞的神采。
他房里普通的也有个掌事大丫头,便如霁月在贾环房里普通。此女姓花,原是贾母之婢,本名珍珠,因她细心殷勤,被贾母指派去照顾宝玉。这丫头深谙为人婢仆之理,服侍贾母时,内心眼里只要一个贾母,及至服侍宝玉时,内心眼里又只要一个宝玉。她因见宝玉克日愁眉不展,悄悄考虑道:“虽说是繁华出身,毕竟男儿家该有个出息,读书向学,原是一等一的要紧事,他如何反无知无识,还是一派孩童心性?”又有一等可虑的,倒是他暗里也不肯深想的。是以私心切切,只盼着能规劝宝玉。
次日一夙起来,地上却铺了一层细雪,树木枝头挂着银果,窗纸上也扑了星星点点的霜儿,推开窗子,一股凉意劈面而来,让人精力随之一振。宝玉神清气爽,早忘了昨晚活力的事,笑对袭人道:“可真可贵,我长了这么大,第一次见着这个季候下雪。”
“你才多大呢,见过多少事。”袭人掩口,把他拉离窗边,道:“我的小爷,可细心着凉。”
那丫头不慌不忙地笑道:“老祖宗,老爷不但叫宝玉,连四位女人都一并叫了,不过是找家里小辈们聚一聚。旁人不到犹可,宝玉如何好缺席呢?”说着,还细瞅了一瞅宝玉。
这日傍晚,宝玉从外书房里返来,无精打采一脸倦色,脱了衣裳直喊累:“叫人与老太太说一声儿,我不能去存候了。”袭人忙上来接了衣裳,一叠声的叫小丫头去传话,又问宝玉:“可用过饭了没有?”宝玉点头。袭人小意道:“有预备的鲜笋子汤,另有鸡丝粥、鸭子肉粥。”宝玉懒懒道:“就吃鸡丝粥吧。”袭人忙用白瓷圆碗盛了粥,又备下四样儿小菜,打发宝玉用饭。
待世人的诗作交上来,贾政细心看去,迎春宝玉探春以雪为题,惜春以节日为题,贾环最出人料想,他选了水仙花为题。五人的诗作中,探春写的颇具新意,宝玉的虽有堆砌之嫌,却掩不住灵气溢散,贾环笔力最健,所作四平八稳,迎春惜春姊妹的平平。
宝玉发狠的猛一顿脚,回身跑回阁房躺在床上,身子里转,负气不说话儿了。
宝玉低头沮丧。他自幼聪敏,二三岁上,就得胞姐元春口传笔教,认得了千余字在内心,只是不定性,孩童心性,对那些端庄学问兴趣缺缺,且贾政越催逼他,越不爱――话说返来,就是让贾环从心而发,他也不喜好那些古板的贤人典范,儒家大义。
贾敏昔日在家时,和贾政这个二哥非常要好,兄妹两个一样的喜书爱文,脾气高雅,孝敬明礼,和贾赦全不不异,又是一母同胞,不免比旁人更密切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