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贵祥见着了锦书天然是分外亲的,笑得眼睛都迷成了缝,呵着腰清脆的应个嗻,“外务府才送来个江南厨子,做了一手标致的水乡菜。主子这就传话去,让他拿出看家本领来服侍主子们。”
锦书听得哭出来,“好好的说这个,算如何回事呢!”
太皇太后笑道,“我晓得你要随扈,倒真是欣喜好些。军中都是些爷们儿,天子近身的都是些大将胎子,带兵的大老粗们,就是有孝心也服侍不得法。寺人们都是狗脑筋,胆儿又小,天子一上脸子就吓得屎尿齐流。”太皇太后侧过甚抬高声道,“天子有事候爱使性子,荒唐事办起来毫不含混。就说前次翻你墙头,这就是一宗了。寺人们劝不动他,你是他的克星,比帝师还管用。”
锦书应道,“主子随扈,天然经心极力服侍万岁爷,请老祖宗放心。”
太皇太后表示春荣叫搀起来,锦书挨畴昔在老太太身边坐了,软糯道,“老祖宗,主子另有一桩事求您呢!今儿我带了小我进园子,送到老祖宗跟前替我尽孝道的。此人您也熟谙,就是先头万岁爷春巡路上开脸的承诺,叫宝楹的。她昨儿玉牒上除了名,也招人不幸的,送到掖庭是遭罪,主子想老祖宗心肠最软,倘或能留在您身边,就是她最大的造化了。”
天子讪讪的作揖,“皇祖母教诲得是,孙儿忽视了。”转脸看锦书脸上尤有泪痕,悄悄伸手拭了拭,“朕错了,今后再不说了,惹你悲伤,对不住了。”
太皇太后点头,对崔贵祥道,“总管,叮咛厨子们用心凑趣,叫万岁爷和皇贵妃用得欢畅了,我这儿重重的有赏。”
太皇太后谈笑几句,又想起入了佛门的长孙,长叹之下泪水涟涟,掖着眼问,“东篱那边有信儿没有?”
天子才想接口,背先人咳嗽一声,然后便有暗笑声传来。两人转头一看,太皇太后为首,背面乌泱泱跟了一溜服侍的宫女寺人们,一个个掩口偷笑,扎身下来施礼,“恭请万岁圣安,请贵主子万福金安。”
“我比你大十三岁呢!”他自嘲道,“男人寿命不及女人长,何况我还是‘宇文老贼’!”
“朕派他坐镇京畿做粮草官,保火线雄师吃穿,牲口嚼谷。他小事儿上荒唐,大事上不含混。传闻前儿得着个鸟宝贝,翅膀一展有六尺多,熬了一夜的鹰,筹算下回秋祢叼黄羊的。”天子笑了笑,“折腾得够呛,朕还怕他误事儿,没想到今儿一早就进了西华门,和几个军机章京另有军机行走揣摩辎重托运,库银粮饷说得头头是道。”
“可不!”天子温文点头,低头一笑,“来岁万寿节别送我扇子了,谐音不好,不吉利。刻面玉佩给我,就要玉兰,另有那诗句……多情不改年年色,千古芳心持赠君。多好的寄意!朕这辈子不时带着,到死也不放手。”
“又混说!不准死啊活的,我不爱听。你是天子,万寿无疆的,会长悠长久的活下去。”她一嗔,和顺的倚着他的手臂,“我们一起活着,等你须发齐白我服侍你,给你梳头唱小曲儿。”
前头这一通后代情长,千万没想到太皇太后能出殿,闹得天子也脸红起来,摆布避无可避,只好带着锦书扭捏给老祖宗见礼。
天子闲坐半晌,对宝楹的事半句也不参与,只抚动手上翠玉扳指道,“园子里有精气儿,皇祖母细心保养,孙儿已命达春带禁军警跸,待孙儿搬师回朝就来迎皇祖母回銮。”
天子指着道,“这是古时天子从江南移栽过来的,这么多年了,长得那样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