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娘倒也不急,现在家计宽松多了,日子倒是一下子轻松了起来。
那妇人付了钱,便告别了。
贞娘一夙起来,干完早上的活后,便背着一个浅浅的木格子带着喜哥儿出门,去四宝街摆摊卖墨。
“抓鬼?帮谁家抓鬼啊?”贞娘这时也猎奇的问。
当然,蚕茧的支出仅是李家这几个月的支出的一部分,这几个月来,最红火的就是李记煤炉,自家大哥跟正身这两个堂兄弟算是最价搭当,大哥用心的带着城门洞一帮兄弟把煤炉作出来,正身则脱了一身道装,拿出他常日里忽悠人的本领,贞娘又提点了一点后代的营销手腕,一时候,李记煤炉在徽州就窜红了起来。
从她卖墨的第一天,这个婶儿说买一块尝尝以后,接着几天都会来卖,说家里人用的都说好,要卖了送亲戚。
也是以,李家人手头上倒也没甚么余钱。不过,李家的生长是可见的。
“还如何回事,这段时候郑家饭铺的买卖不好,那郑大娘子比来又信了白莲教,也不知如何的就说家里有恶鬼,将财神赶跑了,便请了仙姑来看,成果那仙姑一来,就说恶鬼附在郑三娘身上,这不是瞎扯谈吗,不就是脸上长几个疮吗?那仙姑硬说那是恶鬼疮,是恶鬼附身的证据,这会儿就将郑三娘绑起来折腾,真是作孽哦。”那杂货铺的老板道。摇点头。
虽说煤炉一出来,就有人仿照出来了,但是正身听了贞娘的话,在最开端鼓吹的时候就重视鼓吹李记这个招牌,因而品牌效应深切民气。
当然,配方的多元化和精进也是有的,只是这些东西要让人识货也得要契机,得渐渐来。
贞娘这会儿也流口水了,宿世,她每回到歙县,都要买这类粿吃,因而便掏了钱:“老板,来两个。”
贞娘在边上瞧着,只感觉此人若不是特别无能,便是特别的能忍,而从族谱的记录来看,明显是后者。
“女人,又来卖墨了?”贞娘的摊子刚摆下,就看到一个三十摆布的胖胖的妇人,挎着一只蓝子走过。
总之谨慎无大错。
第二十六章抓鬼
不一会儿,就到了前面郑氏饭铺。
因而,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李家进入了生长的快车道,家里蚕养的风风火火,再加上近些年来纺织业的生长,这蚕丝的收卖价高了起来,连带着蚕茧的收卖价也涨了些,这两季的蚕养下来,一家一年的糊口费就出来了。
贞娘拿出两个硬纸盒子,装了两块油烟墨递给发那妇人。
贞娘拉着喜哥儿挤到隔壁的一间杂货铺门口,站在那门路上看着人群内里,就看郑婶儿被绑在一张椅子上,一个白莲教的仙姑手里拿着一柄剑,在郑婶儿面前挥动着。
转眼已是暮秋。
“金花呀,我可跟你,这男人是返来了,不过,你可别再象之前那么傻,由着他要干甚么就干甚么,你需得警省,家里财帛,房契地契等全要抓在本技艺上,不能有半丝放手,这男人没了钱哪,他就翻不出你的手心。”赵氏将李金花拉到一边,面授机谊。
姐弟俩一人一个吃的非常的畅怀。然后在一边的槐树下摆开摊子,就是把背上两片合在一起的木格架翻开摆在地上。格子里都摆着各种墨。
“好咧。”那老板呼喊一声,从桌边拿了两块巴掌大的油纸,包着粿的下部,一人一个的递给了贞娘和喜哥儿。
这吃一堑得长一智。
C
“郑饭铺家的郑三娘,传闻她被鬼附身,她两个哥哥就请了仙姑来抓鬼,都去看呗。”那大叔说着,便不再跟贞娘姐弟俩唠叨,快步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