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日已经是腊月十六,另有14日,就要过年。本来他们就已经算着日子,路上不担搁也要12日,堪堪赶到上京。
苏暖也就渐渐地洗了脸,这才掖紧了袍子,往外边走去,刚出门口,就见郑卓信正与木明从外边踏雪出去,两人站在门楼下,抖落了身上的雪花,不时说着话。
她悄悄地唤,吃力地举高了伞,一边抱怨:“怎不撑把伞?你可不能抱病,不然我们这些人可如何办?”
郑卓信叮咛当场找了个客店歇息,等明日雪一停就上路。
郑卓信心内嘀咕,5日。
她回身对雯星说:“去瞧瞧少爷那边可有衣裳鞋祙要烘的?咱拿过来。”
木青他们去清算房间了。苏暖靠在窗口看了一会子的书,感受更加冷了,就伸手去关窗。
此番已经是担搁了,也不知将会下到甚么时候去?
她提了裙子,撑起了伞,跑了出去。
郑家小一辈的孩子,就这个孩子最是好。人实诚,无能,年纪悄悄官至三品。这回护送她们娘俩回丰台,一起上,实在殷勤不说,又帮着办好了苏家这些陈年旧账。
这个侄子,得照顾好了,将来冬姐儿娘家也多一份倚仗。
第三日,路上又下了一场雨,到了傍晚,竟然飘起了纤细的雪子,“沙沙沙”地打在车棚子顶上。
她起家,披上棉衣,却见木青哈着气,端了脸盆出去:“蜜斯,好大的雪。”
莫非要在外过年么?
身上的蓑衣没有脱,就那样仰着头望着远处的天,任凭密密的雪子异化着片片雪花飘落,他却浑然不觉,一动不动,头上,肩上不竭飘落的雪花,又敏捷化了。
小郑氏正探出头来,见两人正撑着伞,一起踏下台阶,一愣。
她看了看郑卓信,见他一早就出门了,这会子才返来,连早餐也没有顾得上吃,她轻声叮咛王妈妈去厨下看看,这里实在是没有甚么吃的。
掌柜的点头。
公然,紧赶慢赶,到了渡头,船已经停开了,那些船夫都回家过年去了,全部渡头只要两个把守船只的,明日他们也要归家去了。
郑卓信加银子都不成。
一起上返来,愈发的冷了,与来时比拟,路上也愈见萧瑟,路上偶尔可见行路的贩子归家,行色仓促。
这可真是糟糕。
苏暖想了想,拿起廊下一把伞,探了头,见木青几人已下楼去提热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