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本日在王氏那边见到宝钗一副全然淡定之态,倒也有些佩服她的气度,她倒也不是幸灾乐祸,只这世上的事,不是东风赛过西风,就是西风赛过东风,这事理她上辈子就懂了,总不会这会儿还不如上辈子罢。实在说来,她不过打薛家救了小我出来,要怪,也只好怪薛白痴的好事做得太多,不得好报罢……若薛家现在不再眼妙手低,踏结结实为宝钗寻门门当户对地好人家嫁了,于宝钗而言,何尝不是件功德。只是,非论是薛舅姨,还是宝钗,会干么?
说是小宴,底下哪个不是人精,世人抬着哄着的办起来,到正日子贾政看时,却已是里外十来桌的席面,真将侄儿贾琏叫过来实际,条条桩桩却又都挑不出半分不是来。他再沉着脸,倒是不给世人面子,只得受了世人道贺,同乐起来。
1、本章出处:原文十六回
娴雅撇嘴道:“这回又是为了甚么?”
话说宝玉见清算了外书房,商定与秦钟读夜书。偏那秦钟的秉赋最弱,因在郊野受了些风霜,又与智能儿偷期绻缱,未免失于保养,【庚辰侧批:勿笑。如许无能,倒是写与人看。】返来时便咳嗽感冒,懒进饮食,大有不堪之态,遂不敢出门,只在家中养息。【甲戌侧批:为下文伏线。】宝玉便扫了兴,只得付于无可何如,且自静候大愈时再约。【甲戌侧批:所谓“功德多魔”也。[庚辰本多署名“脂砚”。]】(按:后凡署“脂砚”皆同此例,不注。)
黛玉不竭地压服自个儿:二春既姓贾,打小享用着贾府的繁华,自当与贾府同进退。她们分歧与香菱,黛玉能够帮忙香菱寻到母亲获得家属的庇护,但二春有家有父,他们既是她们的监禁,也是她们的依托。她越不过她们的父兄去助她们,离家出走?在这个世道下,离了家属的女孩儿可没甚么好结局……
2、本章发问:有同意薛阿姨是王家庶女的请举手~
别人才出门,就听得有秦府的人来贺,宝玉惦记取秦钟,顾不得前面另有他爹,留步看时,倒是秦家老太爷亲来,并不见秦钟人影。宝玉绝望之下借着上前问讯时一刺探,方知秦钟自打庙里归去就生了病,偏又懒食少睡的,失了保养,现在只怕风一吹就要倒,那里还敢出门。
说到门当户对,她与宝钗的家世一官一商,本来婚嫁的工具并不在一个层面上,偏林家遭了难,薛家又要攀附,借着贾府这一台戏,倒让她俩人的挑选有了交叉点。只是现在她林家还未一败到底,薛家却已是臭名远扬。她两人的处境较之黛玉影象当中,虽差之毫厘,却已失之千里,倒不知这一回宝钗若又无人问津,王氏是否仍能将之收为儿媳。若真如此,那位薛舅姨很多能说啊~
润妍笑嘻嘻地给惜春送佛经的时候,黛玉正牵着嘴角听薛家的八卦。
本来惜春虽说是东府的端庄主子,但她人小言轻,平日又不在府里住。那府里上高低下的主子哪个端庄拿她当主子了,贾珍与尤氏本就各自一脑门子的官司,也顾不得她,是以东府虽是她家,她却较这边府里失了管束。一时玩皮起来,只这边跟去的那三两个丫头婆子那里拘得住,倒让她听了很多闲话。
倒是宝钗,黛玉现在如何瞧,都未从她的神采里瞧出一丝半点对宝玉的情夙来,是宝钗藏得够深,还是还未曾动心?毕竟宝钗大宝玉四岁不足,又不是童养媳,论定了夫婿,黛玉实在没法想像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孩儿如何对一个十二三岁的小男孩动心,她到底如何发明宝玉身上的男性魅力的――如果宝玉现下也算个男人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