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年,秦王建年号长庆,是为长庆帝;远在蜀中的魏王则改元天佑,是为天佑帝。至此,天下二分为天佑蜀燕和长庆北燕,两国战役不竭,强大一时的大燕是以而走向了分裂,式微。
中立派代表如沈琳,早就拖家带口,跑到建康躲着了,万事不管,只等灰尘落定。归正老天子身材好得很,最大的背景不倒,还没需求再找一个。
天禧元年,十月初八,秦王大局在握,就此即位为皇,发下通缉令尽力缉捕弑父叛逃的魏王。
皇位更迭,天下二分,这些权力之争对布衣百姓的影响远及不上这场大旱来得逼真。
这两兄弟追追逃逃,打得热烈,天下公众,一时也分不清谁是谁非。然秦王已经在金殿即位,占了先手,对大部分人来讲,天然是向秦王称臣为好。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田肥美,民殷富,有着天府之国的称呼。这里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绝对不是个好攻打的处所。李厚依仗着阵势天险,蜀地敷裕,同北燕军交兵数月,对峙不下。
而藩王们被迫留在了都城,等闲不得离京。长庆帝则派人领受了藩王们的处所权势,本来的藩王属地完整落入了朝廷手中。长庆帝以雷霆手腕了削藩,使得北燕气力大增。
“实在谁当天子又有甚么别离呢,我只担忧如果是以而天下大乱,那就不好了。”沈琳一脸忧国忧民。
沈琳脸皮极厚,辩驳道,“归正哪个当天子都是他老赵家子孙,肥水没流到外人田里去。”
不说沈琳谢玄之在家吐槽先皇一家子,且说魏王一起疾走,十月尾的时候终究到了蜀中。李厚做过镇蜀大将军,蜀中的军事他熟得很,没费甚么力量就收伏了川蜀,护着魏王进了成都。镇蜀将军顾名思义本就是为了制止蜀王坐大而特设的官职,权力不小,李厚在蜀中的时候就努力于培养本身的权势了,现下蜀地大大小小的官员多是他的翅膀,一入蜀地,就等因而回了老巢,任谁也奈他不得了。
改地名
但是上天没有站在长庆帝这边,这年春季潭州、永州、衡州、邵州大旱,四个月没有降一滴雨,赤地千里。到了六月的时候这场水灾一点也没有减缓的趋势,反而垂垂扩大,向洪州、抚州等方向伸展。农夫颗粒无收,饿殍遍野,更可骇的是有瘟疫伸展开来。
哪想到在个秋风乍起的时候,刚过了六十一岁生日的老天子他竟然驾崩了。天禧元年玄月初八,天子崩殂,谥为孝仁天子。
天子终究松口要立太子了!盼星星盼玉轮等着这一天的秦王党和魏王党早就摩拳擦掌筹办好了,当下群情冲动起来,一个二个跟打了鸡血似的,经心投入夺嫡大战。这下子朝堂之上为了立储之事,两派人马争得面红耳赤的,常日里个个君子君子得很,现下是恨不得挽着袖子给对方一老拳抽趴下喽。而朝堂之下诡计狡计层出不穷,栽赃谗谄,拉人*,时不时的有官员落马,搞得燕京一派凄风苦雨。
散吏驰驱踏旱丘,沙尘泥土掩双眸。
――――――――――――――――――――――――――――――――――――――――――――――――――――――――
作者有话要说:好痛苦,长智齿了,牙疼。又要做一个小组功课,以是拖到现在才来补高低半章。
史载:“长庆元年,洞庭大旱,水稻薄收,亩不及斗。秋粮无收,桑麻未种。至次年,自春迄秋旱魔为虐,桑麻皆未交土。旧既没,新亦有望,室罄空悬;谷未熟,菜仍弗生,民多逃亡。是为天灾,大祸。”长庆帝为了赈灾,设平粜、施助两局,差官四周购粮。然脚稀途远,买易运难,虽有施助,而达到哀鸿手中的寥寥无几,贫分极次,口分大小,每月放粮一次,大口七斤,小口二斤,‘赈者尽赈,死者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