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复行行,逛逛又逛逛,自燕子岭一役后,萧畏一行人在程万泉所部的护送下,半月余的时候里,一起过陇关、天水、狄道,进抵大胤皇朝实际节制地区最西端的军寨永靖城,今后处度过黄河,便已是燕西之地盘,护送之军到了此处,便已不得前行,只能在永靖城外,目送萧畏一行人登船渡河而去,很多军士脸上都『露』出了不舍之『色』,提及来也不奇特,萧畏将剿除“关中三寇”的功绩拱手相让,光是这一条便已令一众军汉打动不已,再者,这一起上萧畏没少慷慨解囊,大宴三六九,小宴每天有,两千余护送之军上至程万泉,下至浅显一兵,不深受其惠,加上萧畏待下甚和,素不等闲罪人,一众军士皆为其所感,若不是有着军法在身,只怕这两千余军士都恨不得今后跟从在萧畏的身侧,这不,萧畏等人都已上船去远了,一众军士还恋恋不舍地站立在城头之上。
“不错,孔贤人所言,至理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古今一也,今水之何如哉?”林崇明鼓掌一笑,端起面前的酒樽,对着萧畏表示了一下,而后浅浅地饮了一下口,接着又抛出了下一个题目。
“甚善,小王爷能有此心,非论成败,皆当浮一明白的。”林崇明哈哈一笑,举起面前的酒樽,抬头一饮而尽,笑眯眯地看着萧畏道:“马政之弊不在马,小王爷欲以马而治之,难道南辕北辙乎?”
拉拢军心?实在谈不上,萧畏压根儿就没希冀靠着这么点小恩小惠便能将这支军队掌控在手,就算能,萧畏也不会去做那等愚不成及的蠢事,之以是如此善待众军,实在是萧畏对甲士的崇仰之心罢了――大胤皇朝的来源非常独特,乃是崛起于汉末,汉末前的汗青与萧畏宿世并涓滴的分歧,可自汉末大『乱』之际,萧家先祖萧定远崛起于草泽之间,纵横天下,几起几落,终究逐鹿胜利,建立了强大比的大胤皇朝,不但中原尽归大胤皇朝所属,便是连西域、蒙古大草原乃至辽东之地也全被大胤皇朝所征服,赫赫之武功实属前所未有,较之萧畏所熟知的宿世盛唐有过之而不及,更可贵的是萧家历代远祖并未因举目茫茫敌手而放弃了武力,以武立国始终是大胤皇朝的立国之本,若不是顺平帝能昏庸,乃至有八藩之『乱』的话,大胤皇朝就是满天下的中间肠点,可现在的大胤皇朝却已是处于风雨飘摇之地步,若不是靠着一帮勇悍的将士拚死拱卫着边陲,中原本地早已是生灵涂炭了的,故此,能为这些整天值守边陲的将士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哪怕是花再多的钱,萧畏也感觉值。
一听萧畏话语间又『露』出了延揽之意,林崇明立马就觉醒了过来,固然他对萧畏已是高看了很多,可要他就此投向萧畏,却尚难定夺,起码在没真正见地到萧畏措置烦难事件的才气之前,林崇明还是不肯等闲表态――自古以来诗文词赋冠绝一时的大有人在,可却一定就是明主,最闻名的莫过于汉末之曹植,这些史实对于熟知汗青的林崇明来讲,天然是了然于心的,当然了,作为朋友的话,林崇明是毫不介怀有萧畏这么个才调横溢的朋友的,故此,一听萧畏赞美本身有经世之才时,林崇明只是笑而不答,来了个沉默以对。
“舟中对饮,有诗有酒却乐,毕竟不美,林兄既吹得一手好萧,何不奏上一曲,觉得众乐乎?”萧畏见林崇明浅笑不语,也不强问,哈哈一笑,将话题转到了音乐上。
厄,竟然没钓上来,得,好家伙,还真是够谨慎的,也成,咱就不信你能逃得出咱的手掌心!萧畏见林崇明没有接口,内心头虽不免有些失落,可更多的倒是赞成之意,毕竟有真材实学者是断不会等闲择主的,可这等人一旦认定了仆人,那就一准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己,正如当年的诸葛亮便是如此,总得对将来的主公好生磨练一番才行罢,不就是三顾茅庐么,萧畏这点耐烦还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