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固然未垂帘听政,但朝中却无人敢忽视这位太后娘娘。
“圣上纯善仁孝,但偶然政事,耳根子也软。今后,哀家想要你在圣上身边多劝戒他。”
镇南王府林家有兵权,云晓回到王府后,在南边竟然也立住脚了。
文太后这话,是她的内心话。
“哦,记着了。”林晓不太明白这话的意义,但师父一训话,她就风俗性点头。面对文太后那张脸,她没法辩驳。
永寿宫里有其别人的耳目,不是甚么新奇事,她现在也没有力量来管这事,倒是对林晓刚才的技艺很惊奇,“素琴,你看云丫头这技艺,是不是更好了?”
那小寺人躺地上一动不动,明显被郡主一巴掌拍晕了。
这你啊我啊他啊,刘嬷嬷听得嘴角抽抽,郡主如何连起码的端方都不讲了?若这不是云晓郡主,她都要呵叱一声“猖獗”了。
在朝中,敖思寰逐步坐大,朝中却没有势均力敌的制衡之人。
听到她叫敖思寰叫贱人,黄公公和刘嬷嬷不知该笑还是该当作没闻声。翁太傅骂敖太师是小人,有百姓骂敖太师是奸臣,还真没人叫他贱人过。
圣上年幼势微,几位亲王蠢蠢欲动,各地将军们模糊有划地而立之势。
“不准口吐不雅之言。”文太后责怪地说了一句,脸上却没甚么怒意,她看了那小寺人一眼,冲黄公公摆摆手,“不消惊动听,将他带出去吧。”
外臣不得进入内宫。
“这只是小事,不消在乎。”跟林晓急的上火的模样分歧,文太后倒是云淡风轻,“宫里哪少得了各种耳目?永寿宫这里只能清个大抵,想全清了,除非不要人服侍了。云丫头,你得记着,水至清则无鱼。偶然候啊,该胡涂的时候得胡涂。宫里就这点人,想找出耳目来都不轻易。宫外的人那么多,想分个忠奸善恶就更难了。”
如许的行动,文太后的名声,在朝野获得一片盛赞。
房中林晓正说话,黄公公在门外禀告道,“太后娘娘,圣上到了!各位大人也在勤政阁外等待。”
“太后娘娘,不审审吗?”林晓看黄公公就这么把人拖出去了,有点急,这如果敖思寰那贱人的人,她能够把人拖出去摔他脸上啊。
各地将领十有八九或者与林家有旧,或者受过林家恩德,若镇南王府有令,碍于面子这些人也不能公开违背。
“阿谁……太后娘娘,我感觉我劝不住他。”林晓感觉,这事她不能瞒着,得实话实说,“他听你的,不听我的啊。”
想想原主的宿世,对那昏君哭求、要求、各种求,下跪、叩首、举刀子,宁泽天还不是吃喝玩乐睡爱妃,一样没少干?
云晓郡主固然只是个女子,但镇南王府历代为将,男人战死疆场、女子作战守城都是有过的,前代老镇南王战死世子年幼时,就是王妃领了镇南王职责,带着季子领兵守边。
文太后本属意立云晓为后,这些日子考虑下来,倒不急着为圣上立后,而应当将兵权归于云晓手中才放心。
文太后晓得军中讲究奖惩清楚,可朝堂却讲究均衡。
“可不是吗?奴婢刚才就看到人影闪来闪去,甚么都没看清呢,郡主就逮住人了。”刘嬷嬷想到云晓郡主刚才那速率,交口奖饰。
现在圣上还能稳坐皇位,一来是因为这些亲王、将军们还不敢公开违背朝廷,而在朝廷上,敖思寰还得靠天子之名行事。
原主最后还不是抵不住昏君的各种作死,只好躲回南边镇南王府去了?
本来一个后妃病重只是皇家家事,可文太后不是浅显的后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