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不敷,鄙人鄙人,交战不强于诸帅。”
但这话成心义,因为成心义的话只能说给能听懂的人听。
“国度到这个境地,发给南边卫所的火铳不知何时会炸膛,北虏犯边太仓却没不足银付出来年边军饷银――外洋有钱。”
“可陈帅仿佛已经拿主张了。”
家里哪怕一个子儿,吴兑都记得清清楚楚。
他做了十几年京官,就在年前终究狠心咬牙存够了在北京买套大些宅子的钱,就这还没敢买,因为宦途到了关头时候,买宅子的钱里到底有这些年京军赠礼一类的添凑。
吴兑无声地感喟,盖上茶杯,对陈沐道:“将军回不回南洋卫,在南洋可动金银达四十万两之巨,在北疆一样每年有二十余万两进帐,倘若再过两三年,这笔银两当多达百万两。”
“让吴兄见笑了,那些金银不是陈某的,是陈某为朝廷南洋卫、为万全防地代管,因为陈某以为与其让旁人将这些金银华侈掉,不如陈某把它们取用在更首要的处所。”
陈沐对上吴兑难以置信的神采,当真点头道:“大多数这么干的人,都死了。”
“如果朝廷要用,几位阁老只要一封信来,陈某只留一百两,一百两够陈某萧洒活着了,余下银两马上交送户部。如果朝廷不消,陈某再筹办两年,筹出百万金银,练雄兵、制铳炮、修巨舰,只等陛下与诸位阁臣议定南征,不费朝廷一两银,助朝廷再下南洋。”
“广东的俞帅、汤帅,名将如云,有他们下南洋,诸夷之辈,不敷为虑,一幼年说为朝廷交送五十万两白银,陈某也能在京中享人间乐事,何其快哉?”
吴兑是不是看出来甚么了,不然他如何不说话?
吴兑不知应如何回应陈沐,是该说其过分杞人忧天?还是该欣喜他不要多想呢?
吴兑俄然就不想持续和陈沐说话了。
不管如何说,吴兑都感觉这不是他该对陈沐说的话,该说这些话的是高拱,不是他吴兑。
“陈某体味番夷,晓得他们必然会卷土重来,当他们兵船重来,鄙人将确保让他们和其先人一样葬身海底。”
“在南洋,那些番夷跨过同大明地盘一样宽广的大海,从马六甲到濠镜澳、从濠镜澳到日本国,从日本国到吕宋,再从马六甲开回他们的国度,一个乞丐驾片板,到濠镜就能买一艘福船,当他从日本国回到濠镜,买卖间所积累的财产就够买下十艘大福船,当他载着茶叶、瓷器、丝绸漂洋过海,就能跻身巨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