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去县衙办这些事,银钱礼品是不能少的,且黎池还筹办了四份。
“你若今后想入住县学来读书了,给我说一声就好。”
黎池再次谢过以后,就将三份礼品交给了程师爷,也没再多叮咛夸大,又谢过以后,就提出告别分开了。
当然,要比黎水村的族学的学舍要好上很多。
“谢过黄教谕。”黎池当然明白那不止是说一声的事,到时还要交留宿费、炊事费。这些银钱花消,也是他挑选在家自学的启事之一。
所幸黎槿晓得教谕在县城的住处,因而又带着黎池找去教谕的家里。
黎池记得粮店一石稻米是500文钱即半两银,这两石零四斗稻米能卖一两二钱银。如果稻米代价再贵些,他就领廪米去卖了换成银子。可现在廪米换成银钱后,反而没有直接领廪饩银多,那就没需求劳心劳力支付廪米了。
县学教谕姓黄,是浯阳县本地人,身上功名是举人。落第人后就选官做了浯阳县学的教谕,这么些年来也一向没挪过窝,也不晓得是他本身志愿如此,还是有其他甚么启事。
黎池眼神瞄了一眼,确认过没有登记弊端。遂伸谢:“没有弊端,劳烦程师爷了。”
程师爷天然也瞥见了礼品中夹的封蜡信封,明白黎池应当写了礼单和手札。“当然!鄙人必亲身劈面交到三位大人手中。这不过是顺手转交的事,何来劳烦之说!”
第二日一早,黎槿又带着黎池前去县衙,去找县衙的师爷亦即文书先生,办理录入廪生名额,以及那八十亩免赋地和免两户徭役的事。
“那好,进入腊月后就能支付了,您到时自来支付就行。”师爷在记录本上盖了一个玄色的‘银’字戳,待黎池领走廪饩银后,就会再覆盖一个红色的‘银’字戳。
“黎秀才您的廪生功名已记实在案,今后每月十五都能来支付六斗廪米,或在年末支付当年的四两廪饩银。当然,本年的廪米或廪饩银将折分解月计算,本年还能算四个月,那您本年能够支付两石零四斗廪米,或者一两三钱廪饩银。”
第二日一早, 黎镖专门到黎槿家里要求他陪黎池去一趟县城。
两人回到堆栈,稍作歇息以后,黎池又出门去往四宝店拜访徐掌柜。
黎槿承诺了黎槿的要求,对族学的门生做了安排:休沐两天, 以后就陪黎池一起去往县城。
但是,这县学还是前朝留下的,在大燕朝建国安宁以后,有过一次大补葺,以后又有几次小修,能够说汗青悠长。是以,这县学有着汗青沉淀下来的‘气味’,以及汗青的‘陈迹’。简言之,就是有些破褴褛烂的。
坐北朝南的一长溜的三间青砖黛瓦房,是用来给门生讲学上课的课堂。在这一长溜课堂的摆布斜火线,是收留门生留宿的东舍和西舍。在课堂前面十几丈远的处所,另有专门的厨房和厕所。这就是‘投止制黉舍’的根基装备,也算齐备。
“您祖父黎镖名下的二十亩地,也已经记实在黎秀才您的名下了,来岁征收赋税时,就不会收这二十亩地的田赋了。而您名下的两个免徭役名额,一个是黎镖、一个是黎铭,没有错吧?”
黎池‘小三元’的名声,起码在临淮府内还是不小的,天然在这浯阳县也有很多人听闻过。县衙的师爷也没难堪他,很利落地就全给他办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