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是寂心道人吧,秦桑心想。
如果实在没钱,也能够记账,但三五载不还,他也不去讨要,名声垂垂传开,加上青羊观观主的身份,得了个活神仙的名号。
走在人群里,耳边听到天南地北的口音,秦桑暗道三巫城公然名不虚传。
吃过鲜美的江鱼河鲜,秦桑坐在二楼,吹着江风,端着茶盏望着窗外寥廓江面和繁忙众生,怔怔入迷了一会儿。
秦桑勉强爬到半路,碰到几个同去青羊观求医的人,才在他们的搀扶下来到位于后山半山腰的青羊观。
也许是秦桑吃的多,掌柜的美意提示,“这个年初公子最好不要一小我上路,找几小我一起雇一辆,还能便宜些。”
因为山势峻峭,站在观外也能看到内里层层楼沿,修建的气势和秦桑宿世见过的道观差未几,但都破败的短长,屋顶碎瓦到处可见,瓦片下的茅草一簇簇暴露来,估计鲜有不漏雨的。
供桌上燃着一炷香,烟气袅袅,芳香满室。
秦桑回绝老夫的美意,在老夫绝望的眼神下,拄着木棍,一瘸一拐的挤进人群。
秦桑拿出一粒碎银子,看着掌柜的用戥子称好,捏着找来的铜钱,问道:“有劳掌柜的,我想去三巫城,不知那里能雇到马车?”
道观无人补葺,越来越破败,杂草丛生,若不是寂心道人,不出几年,青羊观就只剩断壁残垣了。
他带着一个小徒接办青羊观后,不求香火,反而每天上山采药,给贫民施药治病。
秦桑在翠明山脚下车,瞻仰面前高山,山上的路看起来有点儿险,他腿脚又不矫捷,内心有些发怵。
秦桑拄着棍,在青羊观门前站定。
受腿伤影响,秦桑逛逛停停,还真让他听到故乡的口音,张目看畴昔,只见岸边有几个穿戴绸缎的人正批示力工往船上装货。
秦桑就是冲着老羽士来的,天然满口承诺,“有劳小道长。”
老道发须皆白,面庞不显老态,一双眼睛尤其敞亮,灼灼有神,一缕乌黑长髯垂到胸前,真有几分仙风道骨。他身上穿戴一袭青色道袍,浆洗的已经有些发白,但很洁净。
翠明山青羊观初时髦盛,厥后日趋式微,观中羽士接连出走,只剩下几个老道,也垂老迈死。
秦桑从车夫那边听到几则翠明山里精怪灵魅的传说,也不晓得这些古刹道观是因为各种传说而挑选翠明山,还是他们来了以后才有了这些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