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代中如果玩过帝国期间和红色鉴戒的人应当清楚,光凭着塔爆战术想退掉仇敌的基地那是绝无能够的事情,终究还是要靠有生兵力来赢取胜利。游戏尚且如此,就别提两邦交兵了,没有充足强的军队,其他统统都是徒然。
孙越陵终究忍耐不住,反唇相讥道:“不应时宜?袁大人这话真是危言耸听!莫非你疏忽后金挞伐朝鲜、冷视后金打击东江、不出兵赴沈阳捣虚、听任蒙古勾搭建虏就符合时宜了?你要晓得,现在朝鲜已经和后金缔盟、东江镇伤亡惨痛、蒙古诸部已经对我大明离心离德,我大明现在已快成为孤家寡人,这统统都是拜你“款议”所赐,你还在这里大言不惭,说甚么三方并进之策不应时宜?”
“三方并进之策?”袁崇焕嘲笑一声,毫不客气地说道:“当年熊廷弼经略辽东时用此法,也未见其有多大效果,反倒是丧师丢城,大败于广宁,终究本身也落了个传首九边的结局。”看向孙越陵,嘲笑道,“现在孙大人经略辽东,也欲用此不应时宜之法么?莫非你想重蹈熊廷弼后尘,坏我辽东大事?”
此时,孙越陵心中反倒模糊生出了一个恍惚的表面,眼下大明兵力还不敷以和后金正面比武,但是如果依托朝鲜、东江和蒙古诸部的话,一定不能拖住后金的生长强大,直到大明度过内部的一个个难关,渐渐打造出一支足以和后金比武的军队――就算不能直接与后金正面对抗,但是依托各方面的力量来停止后金,从经济、政治、认识等各方面来耗损它,起码也能让它困于辽东一隅之地,难以跳不出明朝布下的包抄圈。
想到这里,孙越陵心中喟叹不已,当年孙承宗的“堡垒渐进法”是建立在“以辽人守辽土”、“整武备兵”的根本上的,并且孙承宗并没有放弃蒙古和朝鲜,而是采纳了多管齐下的体例,为大明的这个辽东痼疾开出了几味药方;现在袁崇焕在宁远之战中尝到了一点长处,就完整丢弃了打造精兵强将与后金野战役锋的做法,而是把统统的统统都压在了“筑城”之上,其他的各种体例全都弃之不顾,这岂不是过分于偏执了吗?
一念及此,孙越陵亦立起家来,朗声道:“袁大人,诸位将军,本官觉得堡垒推动战术当然可行,但是毫不能单凭此策而不保全辽大局,如此我们只会堕入耐久的被动当中。辽东旧臣熊廷弼曾议‘三方并进之策’献报朝廷,我以为当此时,此法才是最好平辽之法,光凭我们本身还不敷,还要依托蒙古、朝鲜、乃至东江镇各方面的力量,才气完成对后金的计谋合围,终究达到将其扼杀的目标。”
孙越陵作为一个厥后者,目光天然看得比他们更远,袁崇焕的堡垒推动战术固然挡住了后金从辽左南下,但是也破钞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使得全部大明被绑在了这条防地之上。堡垒战术的初志是想凭着坚固的人力物力来抵抗和耗损后金,但是在实际中常常差能人意,这条“马奇诺防地”不但没有耗损到后金,反而因为频频投入过大而遭到后金的不竭粉碎,后金常常趁着防地未固之际挥师来犯,从这条防地上打劫了大量的东西、粮食和人丁。
无怪乎自从去岁以来后金西征蒙古、东讨朝鲜时他都不动如山,本来就是打着构筑城池和堡垒的动机,筹算趁着后金无瑕对付大明之际,将宁锦防地打形成固若金汤的铁桶。而他的对战战略也在他前后两次出掌辽东时被阐扬的淋漓尽致,那就是“凭坚城、用大炮”,将后金死死堵在尽力运营的防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