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初时分,萧琰定时到了承和院。
她惊奇的瞥见沈清猗呈现在谧斋。
这些注解是四嫂一卷卷抄给她的!
沈清猗淡淡道:“当年孙先生赠我本草七卷,读有所得便注在页边。十七初学,有这些注解可学得轻省些。”
她学得很刻苦,又资质聪慧,天然收成大,进步也快。
“阿嫂?”
上午在清宁院,雷打不动修炼内丹术、淬体拳和练根本刀法,练横刀战技。
从初六下午起,萧琰正式跟沈清猗学药。
士族世家风俗,除夕守岁夜,家中长辈要给长辈驱邪礼,成年兄嫂也要给未成年弟妹驱邪,俗称“压年”。
萧琰“铿”一声拔出刀。
萧琮神采欢腾,笑着看向沈清猗,“看你阿嫂给你备了甚么压年?”
萧琰迫不及待翻开匣子。
沈清猗寒眸幽幽,“若觉辛苦,不学也罢。”她伸出清雪似的手掌,“将书还来。”
侍书双手捧着一只三尺长的长匣走上来,悄悄安排在萧琰坐榻前的矮几上,躬身退下。
她的课业也痛苦起来,学的东西一下增加好多。
“这是阿兄给你的压年,看看喜不喜好。”萧琮浅笑道。
但萧琰已非吴下阿蒙,不,精确的说,她已不需求藏拙。
次日上午,东配房内就传出阵阵惨嚎声,真是闻者悲伤,见者落泪。
匣内装着一摞线装书,封名:《本草集注》。
沈清猗幽眸中掠过一丝淡笑,“如何,不觉很多了?”
初1、十一和逢旬日的下午在承和院,学习经史文诗赋、士族谱牒学、朝廷官制、舆图地理学、南北风景志等等。
“拔.出来看看。”萧琮眉眼含着笑意。
萧琰拿起来数了数,共七本,都是《本草集注》,分一至七卷。
“此刀名秋水,”萧琮眼底笑意更浓,“传闻是春秋时越国铸剑大师欧冶子为爱女所铸,压枕辟邪,记录说,刀出之日,大雨骤歇,长虹映秋水,欧冶子遂以‘秋水’名之。兵器为凶器,这秋水刀倒是为辟邪而铸,乃吉利之刀,论锋利又不逊于五菱金柄刀,阿琰用着恰好。”
可惜书房内的执卷女子眉毛都没动一下。
听阿兄说,他央了父切身边的侍卫萧向东教他刀法,每日苦练不辍,加上文课也重,再没时候闲荡了。
萧琰这话让萧琮愉悦的笑起来,“阿兄身边辟邪之物甚多,不差这把秋水刀。”他笑着挤了下眼,“何况,有你阿嫂在,阿兄百邪不侵。”
沈清猗神采淡然,“既答允教你便不会食言。”
萧琰学武更加经心了。
她最后存了对付之心,但见萧琮对萧十七如此用心,她便不能随便了事。何况,萧琰脾气品性都为上上,即便沈清猗性子冷酷,对这个纯质如玉的少年郎也存着几分好感。至于书送出去学多少,就是萧琰本身的事了。
次日即月朔。
回到清宁院后,她就镇静的向绮娘显摆。
沈清猗眼里流过兴味。
提及萧十四,萧琰去承和院曾“有幸”三次撞到萧琤过来,每次都动了拳脚。
逢五日下午在承和院,由萧承忠指导刀法,她的横刀战技不再是走野门路,对横刀战技的贯穿也更加深切。
初6、十4、二十二的下午由沈清猗指导药学。
赤芍捧着一只黑漆匣子上前,呈到萧琰面前的漆几上。
萧琤三次都被打得落花流水。
萧琰揭开亮澄澄的铜扣,翻开长匣。
萧琰咋了下舌,“这么多。”
萧琰不由看向沈清猗,连连点头,“不错,不错,阿嫂就是最短长的辟邪宝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