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题目来了,李钦载究竟该罚还是该赏?
半个时候后,李治接到了来自百济国的军报,扫了一眼军报后神采立变。
展开泛黄的军报,李治仓促一瞥,然后倒吸一口冷气:“这……”
六千多人登岸敌国,一不谨慎就占了人家一半国土?这特么是要灭国的架式呀。
“派人快马急赴百济国,召孙仁师海军所部告急东进,登岸倭国长崎,陆路刘仁轨所部抽调一半精兵,亦随孙仁师海军同舰而行,水陆两部计一万兵马,带足粮草军器,驰援倭国李钦载所部。”
李勣判定地施礼:“老臣请陛下严惩此竖子,纵是斩首亦绝无怨恚。”
见李治踌躇不决,李勣语气果断,武皇后眨了眨眼,笑道:“陛下,是惩是赏,为时过早,眼下首要的是保持战局,既然倭国已陷其半,我们必须声援李钦载,莫让他真的成了一支孤军。”
李治谨慎隧道:“那朕……就略作小惩了?”
“老将军不必冲动,哈哈,不是多大的事,不至于的,不至于的。”李治反倒安抚起李勣了。
李治尽力平复情感,低声道:“老将军,朕夙来敬佩您,可令孙实在是……太胆小妄为了,军报已至长安,动静瞒不住人,朕若不究,难以服众,老将军的一世英名亦有侵害。”
李治带着肝火,将军报递给李勣。
殿内君臣三人面面相觑,一脸震惊。
抛开李钦载方命违令的究竟不谈,六千余将士登岸倭国,对大唐确切利大于弊,更首要的是,李钦载的机会抓得又准又狠。
这么一对比,李治俄然感觉本身没那么活力了。
现在唐倭已是交兵国,李钦载违背军令,却出其不料占了倭国一半国土,这时再看大唐东面的舆图,整盘棋顿时全活了,主动权已完整落到大唐的手中。
毕竟是三朝功劳以后,人家的祖父还是核弹级别的镇国砥柱,奖惩太重的话,不免伤了忠臣之心。奖惩太轻的话,朝臣又不会放过他。
李钦载的方命之举,偶然中却变更了大唐全部东面战线的唐兵力量,各路人马急赴倭国,驰援李钦载所部。
一骑快马飞奔入京,直赴太极宫。
大唐天子也不好当呀。
大唐长安城。
武皇后点头,苦笑道:“百济国至大唐登州,早已是多年牢固的航路,就算大雾锁海,海军也决然不成能迷路的。”
李勣仓促一瞥,顿时怒了:“竖子惹了好大的祸!的确混账!”
李勣点头道:“竖子不堪为用,老臣请陛下削其爵,罢其职,让他毕生白衣,做个庸碌农家农夫便罢。”
李治面色乌青,冷哼道:“李景初好大的胆量,竟敢违背军令,朕和海军大总管孙仁师何时下过军令让他攻打倭岛了?六千余将士跟着他一头撞进倭岛,前后无援,孤军深切,他觉得他是霍去病吗?”
李治顿时一滞,本来他是很活力的,可李勣比他更活力,语气更狠恶,大有把本身的亲孙子除之而后快之势。
李治和武皇后的目光都落在李勣身上,而李勣毕竟是三朝老狐狸,此时心念电转,捋须沉声道:“陛下,老臣还是感觉,必须严惩李钦载!”
中间的武皇后很天然地拿起军报看了看,然后也变了神采。
严惩……实在狠不下心。
李治闻言一振,仓猝道:“没错,保持战局最首要,其他的琐事前搁置不议。”
李治一愣,咬了咬牙,道:“英国公之孙莫非就……哼!来人,宣英国公入宫觐见。”
正在这时,殿别传来短促的脚步声,一名寺人跪在殿门外,喘气着道:“禀陛下,倭国本岛八百里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