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贵妃听得通报,赶紧让请,要晓得这三人的分量非同小可。宁国公主自不必说,是天子面前最得宠的女儿,太子妃和太孙妃是将来的太后和皇后,孙贵妃还真是不敢怠慢。
郭惠妃劝道:“贵妃太子妃也别太担忧,宫里有宫里的端方,人来了就好了”。
贵妃道:“那也不能粗心了,还是谨慎些好。”
宁国公主插口道:“允炆说在等阿谁朝鲜公主呢。你们别莽撞,允炆是个外和内刚的脾气,惹毛了倒不好”。
吕氏有些惊奇:“有这等事?”
贵妃也道:“太子薨有五年了,不消再守孝。东宫确切薄弱,加两小我奉侍太孙,也是对的。”
朱允炆脸一红:“孙儿确切事多,后宫不欲再加妃嫔”。
贵妃附和:“是啊,一会儿一个故事。这进了宫怕也是个事多的”。
马淑仪见贵妃奖饰,松了口气:“没费甚么工夫,贵妃喜好就好了”。
吕氏一边拭泪一边道:“允炆整天就挂念着他的公事,每天早出晚归,人影都可贵见到。何况就算找到他,这些事他也不肯做的。”
孙贵妃中等身材,到底五十岁了,有些发福,行走非常迟缓。面若银盆眼如水杏,肌肤微丰。因带领了后宫十几年,雍容华贵,举手投足气度不凡。
后宫的坤宁宫自马皇后薨后一向空着,孙贵妃住在东北角东六宫的月华宫,一排金壁光辉的十来间大屋,非常高敞绚丽。已是初冬,草木残落,院内几丛修竹却还翠绿。为了道贺贵妃的五十寿辰,树上竹子上都挂着红色的小灯笼,红色的寿贴,雕梁画柱上也贴满了金色的“寿”字。
贵妃笑:“这绣出来不易,你有身子,特别可贵。”
孙贵妃打量着朱允炆,叹道:“你真是在等阿谁朝鲜公主?”
当下孙贵妃看了宁国公主的珊瑚,不由赞叹道:“哎呦,这个可太贵重了。还是头一回看到这么大的珊瑚,色彩也鲜艳。”
正在镜前一边梳头一边思考,儿媳马淑仪在院子里喊:“母亲,您好了吗?皇姑来了!”话音才落,宁国公主摇摇地出去了。见了吕氏笑道:“大嫂子真是越来越健旺了呢,这气色真好!”本来明天是宫里孙贵妃的五十寿辰,宁国公主和吕氏,马淑仪约好了一起去宫中给贵妃贺寿。
马淑仪脸微微一红:“不碍事,此次好象没甚么反应。”
宁国公主意马淑仪的百寿被倒比本身的珊瑚受嘉奖,未免心中有些不乐,拉着朱元璋问道:“父皇和允炆从那里过来?你们爷儿两倒凑得巧”。
孙贵妃和吕氏对望一眼,吕氏耐着性子道:“按制太孙是要有三宫。你前几年守孝,这会儿孝已满了,后宫孤零零的太孙妃一小我,不成个别统”。
宁国公主笑问:“你们送的甚么礼?”
宁国公主笑嘻嘻地,有些看热烈的意味;马淑仪低了头,不发一言;孙贵妃和吕氏不由又对视一眼,都有些担忧:这个朝鲜公仆人还没到,皇太孙就已经这么护着,今后会如何样呢?
贵妃看了眼吕氏:“太子妃感觉如何?”
朱元璋得救道:“这也不是甚么要紧的急事,今后再说吧。明天大师是来给贵妃贺寿的,来来来,入寿席吧。”
贵妃对父女两的密切习觉得常,笑着问朱元璋道:“臣妾正在这里和太子妃筹议,东宫薄弱,加两个妃嫔奉侍太孙可好?”
吕氏不由心中气恼:“偏一个藩国公主有这么多事,册封快一年了人也没到。没到也罢了,还闹得这里也不得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