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点了下头道:“我想着也就这事了,唉,提及这个,当初这都城,多少人家拼着命想攀上敬王府?另有你三伯娘,五姐儿那门婚事……唉,现在也是不尴不尬,这门婚事,当初她跟你太婆提起时,我恰好也在,你太婆一口就回绝了,倒不为别的,你太婆就感觉岳七那孩子品德不可,可她到底还是偷着定下了,你看看现在,前儿我听她跟你大伯娘说这事,悔怨的甚么似的,竟打起退亲的主张……唉,这都城里,不晓得有多少如许的事儿呢,此民气哪,真不能贪,另有你们府上,那三房大爷不是在敬王府上做长史的?这会儿如何样了?”
“大伯父这一走,三姐姐的日子更得难过,不过,她是要真能想通了,起码内心能不那么煎熬。”
三老爷李玉绍得了信儿当天也上了丁忧折子,朱批夺了情,李玉绍对着大红的朱批,李玉靖信里宁老夫人的遗命,和三太太严氏信里对回籍守孝这个遗命的些许不满和不同意,直想的头痛,这会儿丁忧,那些个微末小事,三年以后也就灰飞不见了,恰是避祸的好机遇,但是,本身和大哥都丁忧回籍,三年后的起复就是难事一件,三年后,大哥已年近六旬,除非有甚么极可贵的大机遇,不然,哪另有甚么起复的机遇?本身现在又做的不上不下……另有两个儿子的出息,凌波出嫁的事,唉,凌波这门婚事,严氏订这门婚事,也不跟母亲筹议筹议……如果回到乡间,这一守三年……李玉绍思路狼籍的闲坐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写信跟李玉靖说了朱批夺情的事,一句没多提回籍守孝的事。
又熬过了一夜,第二天邻近中午,宁老夫人竟咽进了几口参汤,温热浓烈的参汤咽下,宁老夫人脸颊上浮起两片极素净的红晕,俄然展开眼睛,眼神极是清澈有神,宁老夫人复苏过来了,李玉靖一声撕心裂肺的痛哭,这是回光返照,他的母亲,要走了。
十一月月朔日,天还没亮,姜彦明陪着李丹若,和李云直佳耦一起,服侍着杨氏分坐了几辆车,将李玉靖一家和宁老夫人的棺椁直送出五十里外,又陪着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才和刘夫人等挥手道别,泪眼盈睫的送走了李玉靖一家和宁老夫人。
“也没甚么大事,有了这一场丁忧,虽说大伯父的出息没了,可一家大小的安然老是保住了,人安然才最要紧。”
李玉靖一身粗麻孝服,光着脚,披垂着头发,跪在灵前,不断的以头跄地,几天不咽水米,直哭的数次晕厥。
一片痛哭声中,宁老夫人嘴角往上扯了扯,象是要笑,却没笑出来,一股长长的气味从嘴里吐出来,渐渐闭上了眼睛。
刘夫人也不敢怠慢,遵循宁老夫人的遗命,一边忙着丧礼的事,一边命人清算办理行李,也反面惨痛蕉萃的李玉靖多筹议,只和儿子媳妇筹议着,寻人细心卜了启棺和出发的谷旦吉时,定下了十一月月朔这一天,百口老幼护送着宁老夫人的棺椁,出发回籍安葬守孝。
“是!”李玉靖哽咽的几近不能语,额头连连撞着床沿应道,宁老夫人接着叮咛道:“我身后,你,三房,都归去,归去!三郎也守,你们媳妇也守,都归去!二房不消,我不想见他们,四郎……”宁老夫人眸子转了下,眼角一串浑浊的眼泪流出:“我就能见着四郎了,就四郎听话,若姐儿?”李丹若急扑跪在床前,紧握着宁老夫人的手,泪眼婆娑的看着宁老夫人,喉咙紧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宁老夫人垂怜的看着她,脸上暴露丝又象调侃又似欣然的笑意道:“若姐儿,他们,你大伯……可不如我们娘俩,太婆要走了,今后,我的若姐儿,就孤傲了。”李丹若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扑在宁老夫人身上放声大哭,李玉靖以头跄地,痛哭不已,惨痛中掺着无尽的懊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