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要开端了?好啊,那就来!李贞心中一动,可脸上却笑容可掬地点着头道:“有劳刘大人了,李大人,一道请罢。”李有陵只是干笑了一声,也没多话,紧跟在李贞身边,与刘延一道向后堂而去。
“二位不必如此多礼,本王既然已到兵部任职,大师都属同僚,又是平级,这礼数能免就免了罢。”李贞倒也没托大,笑呵呵地摆了动手,表示刘、李二人不必多礼。李贞说是这么说,可他毕竟是亲王,位分摆在那儿,刘李二人哪敢真儿个地将李贞当作平级,各自还是规端方矩地全了礼。
“末时三刻。”纳隆神采一正道:“此事非同小可,王爷当谨慎对付才是。”
刘延因是即将调出兵部,这会儿必须跟李贞完成交代手续,行罢了礼,率先开口道:“殿下,下官奉旨平调吏部,前数日便已将手头各项事情打理伏贴,殿下如果便利,下官这就与殿下交代如何?”
啥?这就开溜了?该死的苏老头,您老这避嫌也避得过分火了罢。眼瞅着苏定方连号召都不打就走了人,李贞顿时有些子哭笑不得,可也明白苏老爷子这是不筹算牵涉到一起子皇子们的争斗中去,无法之下,只好苦笑着摇了点头,任由苏老爷子溜之大吉了。
李有陵是真故意走人,可李贞的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也容不得他辩白,毕竟李贞亲王的身份但是摆在那儿的,再说了李贞接任的是左侍郎,就官位来讲也比他右侍郎的身份高上一线,眼瞅着没法走脱,也只好干笑着道:“那是,那是,王爷既用得着下官,下官天然是听令行事。”
嗯?李贞愣了一下,缓慢地将手中那张纸扫了一遍,神采立时沉了下来,瞅了眼纳隆道:“何时来的动静?”
唐初的兵部直承隋制,在尚书省六部中权最重,普通设有:尚书一人,正三品;侍郎二人,正四品下。执掌武选、舆图、车马、甲械之要务。其属有四:一曰兵部,二曰职方,三曰驾部,四曰库部,此中兵部主事四人,职方主事二人,驾部主事二人,库部主事二人。按大唐律,兵部具有部分调兵权――变更卫军三百人马以下不必圣旨,只须兵部之调兵函便可,但过后必须具文禀明圣上,变更三百人马以上时,才需求天子颁下的圣旨。
“王爷,可曾纵情?”李贞浑身酒气地刚走入书房,早已端坐在房内的纳隆笑呵呵地起了身,打趣了一句。
别藐视这三百人马未几,真如果利用恰当,一准能在长安城中掀起不小的浪头,故此,每任兵部尚书都是由天子最亲信的武将出任,自贞观元年以来,前后出任此职的李靖、李绩、侯君集莫不如是,只不过因着兵部尚书的权太重了,这三位在任上的时候表示都分歧得很,那就是不睬事――称病在家的时候多,在部里轮值的时候少,轮到苏定方当这个兵部尚书时也没改了这条端方,大小部务实际上都是左侍郎刘延、右侍郎李有陵这两位在管着,苏老爷子不过就一橡皮图章罢了,一个月里到部里的时候毫不过过三天,就算是露了面也是来得迟、去得早,不过,今儿个苏老爷子倒是一大早就到了部里,也不跟一起子部属们拉拉扯扯,只是沉着脸端坐在大堂上,等待着李贞的到来。
“下官刘延(李有陵)见过越王殿下。”两位侍郎明显是早就风俗了苏老爷子那等万事不睬的状况,眼瞅着李贞还在愣,忙走上前去,各自施礼问安。
刘延的办公室算不得大,也就是五丈见方的大小,一张大桌子,几把椅子,外带一排铁柜子,陈列简朴得很,或许是即将调离的原因,倒也清算得洁净、整齐。将李贞让进了办公室以后,刘延疾步走到桌前,从桌面上捧起一叠子文档道:“殿下,下官所卖力的驾、库二司统统质料都已在此,请殿下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