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话天然又是引来了朝臣们一片的高呼万岁之声,司仪虞世南见状顺势鼓足了力量,高呼一声:“礼成!”算是将持续了三个多时候的改元大典画上了个句号。
燕妃,隋蒲州刺史、扬州总管、左武候大将军、上柱国燕荣之孙女,四贵妃之一,貌仅中上之姿,然素有贤名,三岁识字,五岁而能文,有过目不忘之资质,琴棋诗画无一不精,号称当代才女,素得李世民之宠嬖,此女另有一个身份——大名鼎鼎的武媚娘之表姐,也是武媚娘入宫的红娘,当然,此时的武媚娘才不过三岁,离着入宫还早着呢,临时略过不提。
“礼……”眼瞅着诸礼齐毕,身为大典司仪的虞世南立即大声筹算宣布大典礼成,只可惜阿谁“成”字尚未出口,阴沉沉的天空中俄然炸开了一声惊雷,愣是将虞世南的话音完整压了下去,此情此景顿时令满朝文武个个惶恐失措,即便是李世民的脸上也暴露了一丝的慌乱——寒冬时节,何来天雷,事有变态即为妖,值此即位大典呈现此等异象,是上天大怒还是示警?毕竟玄武门事情才刚畴昔数月,李世民是如何登的基大师伙可都是心知肚明的。
眼瞅着朝臣们群情冲动,李世民的神采和缓了下来,笑着一挥手道:“朕受命于天,自当勤政爱民,望诸爱卿与朕共勉之。”
“嗯,如何回事?说!”李世民眼瞅着那名寺人犹踌躇豫的模样,心中涌起一股不太妙的感受,沉下了脸,冷着声道。
“哦?好,朕这就看看去!”李世民固然已经是六个儿子的父亲了,可乍一闻又多了添一子,还是在改元大典之时,表情不免有些子镇静,脸上的笑容也格外光辉了很多。
敏安殿位于太极宫内禁中心偏右,离着太极殿并不算远,也就是百余丈的路罢了,君臣们谈笑间也就到了地头,倒也费不了多少的时候,只不过世人刚走到敏安殿外,一大群莺莺燕燕的后妃们领着数量庞大的宫女们立马迎上前来,为的恰是当朝皇后长孙氏,这令一起子大臣们不免有些子手忙脚乱,呵,后妃们恭迎圣驾声、朝臣们拜见后妃声参杂在一块儿,好一通子混乱,不过如此噪杂的喧闹声却还是压不下初生婴儿那高亢的哭泣声,愣是将世人的猎奇心全都勾了起来,当然,如果世人晓得这小子为何而哭的话,只怕立马要有大半人被雷倒——“我靠你个贼老天,你娘的,怎地将老子折腾成这鸟模样,我靠……”
“有唐嗣天子臣世民,敢昭告于昊每上帝:天启李氏,运兴土德……报功厚载,敬以财宝、牺齐、粢盛、庶品,备兹瘗礼,式表至诚,以闻。”高台之上,李世民那宏亮的声音在皇宫中回荡不已,话音虽安稳,可内里的豪放和自傲却透露无遗,固然,他有充足高傲的来由,不管是扫八荒吞六合之功还是治天下之能,当今之世无人能与其相提并论,面对着即将开端的贞观光阴,饶是李世民夙来沉稳,到了此时也不由有些子神驰的冲动。
贞观元年大年月朔,雪虽是停了,可天还是是阴沉沉地,即便是身着丰富的朝服,那风吹在身上还是寒得紧,只不过一帮子朝廷重臣们却不如何在乎这一点点的不便,无他,今儿个是一代天骄李世民的改元大典的好日子。
好日子倒是好日子,可就是典礼烦琐得很,一套套典礼整下来,天已过了中午,终究到了典礼最*的时候,跟着礼部尚书虞世南那声中气实足的话声响起——“祭告六合”,头戴冕冠、身着朱袍、脚蹬千层底棉鞋、手捧祭文的李世民器宇轩昂地徐行登上了太极宫外的祭天明堂,众朝臣依着品级在高台之下躬身而立,大家面色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