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月某日,五更天。
攻破一座小城,斩杀多少草民,对朝廷来讲易如反掌,如耍儿戏。但是,民气不成欺,民志不成夺。怨,可散不成聚;仇,可解不成结。一片丛林被大火焚毁,常常是由一燃烧星激发的;一个庞大王朝被公众颠覆,常常是从一丝末节引发的。星火燎原,蚁堤溃穴,古今中外,概莫能免。这燃烧星,在萌发时,细如秋毫,除了天上地下,都没有重视到。但是,它燃烧成为熊熊大火,能将大厦吞噬。
大明,在灾害逃也。
百姓正睡得酣然,更夫才堪堪昏黄着眼睛起来打更。正响着铃,更夫蓦地被一道强光震惊了。那强光如旬日同时来临普通激烈,将紫禁城晖映得比白天还要亮堂十倍,六合万物显得异乎平常的空灵与虚幻。
公元1618年,明万历四十六年,女真首级努尔哈赤公布‘七大恨’告天,悍然向明应战,辽事发作。
明朝不亡,天理才是怪事。
大明江山的腐朽已到了不成救赎的程度,刑章倒置,明祚倾危,江山易主,社稷灭覆。
因而,‘开矿’成为不成窜改的国策,大内的寺人一波又一波奔赴各地,他们开矿的体例层出不穷,都是往百姓的家里‘开采’,往人的口袋里‘开采’,往繁华的闹市、商阜、豪绅‘开采’。因而‘开矿’变成了一场旷日耐久、苛虐天下的‘奉旨掳掠’,出面禁止的官员都遭到峻厉的惩办,不是夺职就是放逐乃至人头落地。金银、珠宝则是源源不竭的流入了紫禁城,流入了天子的口袋。当乾清宫、坤宁宫的围墙楼台高筑的同时,寺人们在外城兴建的豪华私宅,更如雨后春笋般丛生。
明初,文臣不爱钱,武将不吝死,但使飞将在,天下始承平。明末,奸宦盈朝廷,仁者宜颤栗,路有冻死骨,官渡又改辙。
不幸一片繁华地,空见东风长绿蒿。
正所谓:善恶终有报,天道好循环。不信昂首看,彼苍饶过谁。
史载:明之亡,不亡于崇祯之失德,而亡于万历之怠惰。明之亡,实亡于神宗(万历),岂不谅欤?
这统统能够带来的恶果天子内心都清楚,只是想不到厥后会生长到亡国的境地罢了,不然打死他也不敢胡来。但是万历帝见钱眼开,而后便是一发不成清算,派出一批批税使,分驰天下,职位与矿监一样超出在处所官员之上,到处‘开采’银两,步步设立税卡,**掳掠,没法无天,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千百万家流浪失所,遂有部分朴重的官员抗疏争议。
官员恭维阿谀,不顾名节;朝政法纪混乱,是非倒衡;后宫阉党乱政,官宦勾搭;衙门欺民霸地,大家思逃;兵士孱羸叛变,杀马而食;社会沉徭苛税,民不聊生。
************
但是,统统奏折,万历帝都“留中不发”,还是老模样,用心不予理睬,不与争辩,我行我素。用申时行的话说就是:“惟亲断亲裁,勿因小臣妨大典”。甚么意义呢,就是‘陛下您是天子,全天下都是您的子民,做甚么事情您本身说了算,不要理睬那些小臣的话’。至此,五府六部乃至内阁大臣接二连三辞职,帝不见官,官不见民,五湖四海震惊不安,民变此起彼落。
这就是大明的末日,不管何地,百姓携妻抱子,露宿霜眠,朝乏炊烟,暮无野火。前虞溃兵之劫夺,后忧塞虏之抢存,哭泣之声,震惊六合。人有百死,而无平生,日有千愁,而无一乐,家家抱怨,在在思逃,根皮食尽,父子相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