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光帝命人卷起了乘舆上黄幔,他神采持重略带浅笑地谛视着这满城的百姓,不时站起家来不竭地向百姓挥手,却惹得万岁之声更如山呼海啸,囊括全城。
“臣等惶恐,这民风渐成,臣等也不能免俗。”看世人无人敢应,荫堂答道。
“恰是,感激廉大人拯救之恩。”肃文只是一抱拳,却没有膜拜,这侍卫见官大三级,就是总督、巡抚面前亦不需下拜,何况粘竿处侍卫需求时直接批示总督巡抚亦有常例。
“那拿到人以后呢?”肃文问道。
透过东面的窗子,秋树碧湖,一览无余,张凤藻好似沉浸在这绝妙的风景当中,浑然没有听到宣光说话似的。
“后日前来宴饮之人都是奎昌的亲信,到时一体成擒,群龙无首,这城里立时就要大乱,”廉敬胸有成竹,“到时只要詹大人一宣圣旨,局面立时可定。”
“詹士谢图,你傻乎乎地看甚么?”宣光帝俄然停下脚步,“又不是第一次来,倒是肃文,如何,这里的风景不好么?”
“朕还传闻,郑亲王宴请,前来赴宴之人,甚么雀舌犴尖、鸡心犴尖、云南犴尖、凤眼犴尖、银针紫貂、贝勒紫貂、金丝猴皮等等裘皮就有六十多种,他们的傣禄能购置得起吗?”见荫堂要站起来,宣光帝一摆手,“南河总督穆荫,所穿的裘皮,都是派人照顾重金直接到关外采办当年猎获的整张狐皮做的,查,查一下他的家底!”
“蒋大人这是那里的话?”廉敬一笑,“请。”
见他一起步行,詹士谢图与肃文顿时跟了上去,詹士谢图一起东张西望,肃文倒是两眼平端,目视火线。
“这半年,外务府查处了很多官员,内里传播着一首歌谣,”宣光帝悄悄念叨,“……草木荣,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盛不下顺天府一口钟,东海贫乏白玉床,龙王来请隐姓王,天下好文章,珍珠如土金如铁。”看看在坐的诸大臣,“这豪侈极欲到了多么境地!”
…………………………………
“嗯,且不说外务府,就说当今的朝堂之上,这小民看官吏,小官看大官,单说这吃穿用度,从上到下,民风一塌胡涂,竟是大家争相攀比!……嗯,我朝有制,亲王、郡王以外禁穿黑狐皮,但是你看看,这朝堂之上身着黑狐皮之人又有多少!朕,还传闻,有人顶戴花翎所用的翎管子,一个就代价一万三千两银子!”他看看高塞,高塞却不敢触碰他的目光,“就是这些1、二品大员把民风带坏了!”
“这还不算,”宣光看看荫堂,“如遇升迁外调、央人办事,那更要分外破钞!此事但是有的?”他的声音已是降落下去。
世人的心不由都是一沉,站在轩外的肃文虽是长身直立,按刀不动,但也是悄悄听着内里这大金朝几位顶尖人物的对话,但只听得耳边风响松鸣,却听不到内里有人接过宣光帝的话茬。
宣光帝站了起来,在轩里渐渐踱着,“朕,继位十九年,以宽为政,仁爱待下,从不妄诛大臣,也从不苛责大臣,但是,彼苍有眼,祖宗有灵,当前的朝堂,竟成了甚么模样!”
“皇上是想秋狩的事吧,”常阿岱忙道,“明儿您要访问蒙古诸王,开端就定于后天,秋狩以后马上出发前去科尔沁。”
“朕,要打虎猎狼!”
三人进了书房,廉敬把门关上,方才笑道,“这位,就是肃文肃大人吧?”
“回皇上,好,”肃文笑着看看詹士谢图,“但臣的职责就是庇护皇上的安然,不管是在宫外还是宫内,看风景不是臣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