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羊寺,被烧了。
“可不是?”那军士叫苦不得,“他娘的,我们被调到盖州卫,田产倒是有了,可儿却没剩几个。山里这么厚的雪,还要亲身进山拉人归去。对了,你也是盖州卫的逃户吧?”
只听牛震说:“人太多,棉布不敷,回了盖州再给你们补上。老子不哄人,只要归去就有十亩地,十年以内都不消纳粮!老子若扯谎话,百口不得好死!”
“好嘞!”蒯老三大喜。
“前面那男人,且等一等!”一个军官大喊。
蒯老三可不信赖这些军官,太祖朱元璋确切有规定,辽东新垦农田,十年不消交税。但军官们如何能够听朝廷的话,估计来岁就会让他们交纳屯田籽粒。
蒯老三权当没听到,持续赶路。
他站在原地等候其他军士,趁便打量手中的铜钱。这些铜钱通体乌黑发亮,比普通的制钱更大更重,一看就晓得是上等的好钱。
不半晌,蒯老三就被灰头土脸的带回,硬着头皮带这些军士前去鹤羊寺。
那军官在雪中艰巨追逐,跑近时已累得气喘吁吁:“让你等……呼呼……等一等!”
面前这些官军,必定是哪位大官的扈从,估计家中白叟抱病甚么的,寒冬腊月带着财贿来寺里祈福。
军官脱手非常风雅,取出几枚正德通宝:“带我们去鹤羊寺。”
和尚羽士们,一个个被迫出家,老诚恳实到盖州卫当军户。也并非满是军户,比如鹤羊寺的方丈松风道人,因为有着一手高超医术,被王渊任命为盖州卫的医官。
相传天顺年间,有一黄花道人,居盖州城外半坡小寺。有道术,修炼数年,一旦鹤来,乘之而去,其地因名伴仙山。
山上不缺柴禾,但鹤羊寺四周不能随便砍伐,需再往前走两三里地才行。
老羽士愣了愣,当即跪地告饶:“军爷,本观可献上粮食三百石,要求军爷放我鹤羊寺一马!”
蒯老三就是从盖州卫逃来的,惊道:“传闻盖州卫的军户全跑了,军爷们是新来的?”
那军官说:“鹤羊寺在前面吧?”
蒯老三只得从炕上爬起,将家里独一的棉袄穿上。又在内里穿了两层葛布破衣,如许既能更保暖,也能在干活时制止棉袄被磨损。
“这大寒天,另有人进山做买卖?吃饱了撑的。”蒯老三忍不住吐槽两句,便自砍柴去了。
这都矢语发誓了,可被抓下山的人们,还是不肯信赖他说的话。
羽士碰到兵,也有理说不清。
寺里的羽士缓慢跑出,一个老羽士上前作揖:“贫道松风,有失远迎,请诸位军爷莫怪。”
未几时,鹤羊寺便多处起火,寺中羽士底子没法躲。他们也不敢乱逃,这时节逃进大山,不被饿死冻死,也会被野兽给咬死。
伴仙山的半坡,有一鹤羊寺,实为道观。伴仙山的西北方,又有一寺,名叫朝阳寺,这是个和尚庙。
“不是,小的是鹤羊寺耕户。”蒯老三仓猝点头,矢口否定。
“方丈安在?”牛震大喝。
蒯老三忍不住探听:“军爷们打哪儿来?”
蒯老三听得头皮发麻,猛地扔下担子跪地:“各位军爷,小的真不是军户,世世代代给寺里做佃农。求各位爷,放小的一条活路吧。”
鹤羊寺周边的耕户一样如此,只要少数挑选逃窜,大部分都乖乖跟着军士们归去。
“别吓他了,”已经升任副千户的牛震,走到蒯老三身边说,“你们运气好,有王侍郎坐镇盖州。凡是归去编为军户,每人可分十亩田,十年以内都不消交屯田籽粒。并且,王侍郎本身掏钱,犒赏每人三尺棉布。看到这些骡马没有?驮的满是棉布,大家都有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