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阵瓢泼大雨袭来,刮倒了孔庙前的那株大银杏树。把泥垢、碎石和血污洗刷的满城满街,到处是掺了兴国塔粉泥的污水。城里乱了套,纷繁传言是军阀惹怒了孔贤人,炮弹把兴国塔下弹压的妖孽放了出来,要作践人间了——水浒里的桥段,因为深嵌在脑海里,被很天然地移植了过来。
“早不降。”侯营长骑着高头大马,朝曹县长脸上啐了一口唾沫,“费了老子这么些炮弹。”
院中的石榴花红艳艳地灼烧着,蕊上的鹅黄色的粉头落满在天井的寥寂的泥土里,和他们的诗情画意相映成趣。
“畴前的时候,凡人见了县令皆要拜首叩首的,举人却不消。现在分歧了,谁也不消打千施礼了,三纲五常在那里?人伦日用在那边?天下要大乱了。”他的目光盯视着遥遥地门前的水面,蜿蜒的河道在沈第宅外依依西去,被残阳染的高低血红。
县府逼令统统人都要剃头,去除满清思惟残存。常常有些官样人士路过,他就警戒地抓起一把剪刀,谁敢上前铰他的辫子,他就跟谁冒死,为此还伤了几个公差后,县长也无可何如。
城墙坍圮了一截,这倒还没甚么。一个炮弹不偏不倚,打中了十五丈高的兴国塔,“喀拉拉”,饱经千年风雨浸礼的兴国塔的顶端,就这么颓下了一截,剩下的一面残垣,就那么凄凄冷冷地矗在那,悄无声气。
但是,沈三叔毕竟是落空了昔日的光环。他在悠悠众口中成了一个笑谈,自沈三叔的母亲去世后,沈三叔更是荒唐好笑。街谈巷议皆是他如何的捧伶人,逛花街柳巷,抽鸦片,打小厮。他的双目无光,平凡人遇见了,也不言语一声,虽不避着,倒是睁眼瞎普通,径直地走了畴昔。背后里都以为他是个失心疯,“呶,这里出了题目。”立在他身后,风趣地指了指其脑袋,拉扯他脑后拖着的辫子,然后哄堂大笑,满街的人围着起哄,沈三叔气定神闲地充耳不闻。
这于他是一种新奇的体验。未始不是另一种惹人重视之点。已经是民国了,他仍旧是把额首刮的青光锃亮,抹上头油,拖着他引以高傲的辫子,贰内心是不认同民国的,归根结底是不认同民国的教诲,他这类新式私塾出来的才子,却无半碗饭吃,可见各级官员也是睁眼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