揲蓍之法:四十九蓍,聚之则一,而四十九隐于一中;散之则四十九,而一隐于四十九中。一者,道也。谓之无,则一在;谓之有,则不成取。四十九者,用也。静则归于一,动则惟睹其用,一在其间而不成取。此所谓“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历法步岁之法,以冬至斗建所抵,至来岁冬至所得辰刻衰秒,谓之斗分。故“岁”文从步、从戌。戌者,斗魁所抵也。
《唐书》云:“落下闳造历,自言后八百年当差一算。至唐,一行僧出而正之。”此妄说也。落下闳历法极疏,盖当时觉得密耳。其间阙略甚多,且举二事言之。汉世尚未知黄道岁差,至北齐张子信方候知岁差。今以今古历校之,凡八十余年差一度。则闳之历八十年自已差一度,兼余分疏阔,据其法推气朔五星,当时便不成用,不待八十年。乃曰“八百年差一算”,太欺诞也。
予编校昭文书时,预详定浑天仪。官长问予:“二十八宿,多者三十三度,少者止一度,如此不均,何也?”予对曰:“天事本无度,推历者无以寓其数,乃以日所行分天为三百六十五度有奇。既分之,必有物记之,然后可窥而数,因而以当度之星记之。循黄道,日之所行一期,当者止二十八宿罢了。今所谓‘距度星’者是也。非不欲均也,黄道所由当度之星,止有此罢了。”
天事以“辰”名者为多,皆本于“辰巳”之“辰”,今略举数事。十二支谓之十二辰,一时谓之一辰,一日谓之一辰,日、月、星谓之三辰,北极谓之北辰,大火谓之大辰,五星中有辰星,五行之时谓之五辰,《书》曰“抚于五辰”是也。巳上皆谓之“辰”。今考子丑至于戌亥,谓之十二辰者,《左传》云:“日月之会是谓辰。”一岁日月十二会,则十二辰也。日月之所舍,始于东方苍龙角亢之星,起于辰,故以所首者名之。子丑戌亥之月既谓之辰,则十二支、十二时皆子丑戌亥,则谓之辰无疑也。一日谓之一辰者,以十二支言也。以十干言之,谓之本日;以十二支言之,谓之今辰,故支干谓之日辰。日月星谓之三辰者,日月星至于辰而毕见,以其所见者名之,故皆谓之辰。星有三类:一经星,北极其之长;二舍星,大火为之长;三行星,辰星为之长。故皆谓之辰。
象数一
六壬天十二辰之名,前人释其义曰:“正月阳气始建,呼召万物,故曰征明。仲春物生根魁,故曰天魁。三月华叶从根而生,故曰从魁。四月阳极无所传,故曰传送。蒲月草木富强,逾于初生,故曰胜先。六月万物小盛,故曰小吉。七月百谷成实,自能任持,故曰太一。八月枝条坚刚,故曰天罡。玄月木可为枝干,故曰太冲。十月万物登成,能够管帐,故曰功曹。十一月月建在子,君复其位,故曰大吉。十仲春为酒醴以报百神,故曰神后。”此说极无稽据义理。予按,征明者,正月三阳始兆于地上,见龙在田,天下文明,故曰征明。天魁者,斗魁第一星也,斗魁第一星抵于戌,故曰天魁。从魁者,斗魁第二星也,斗魁第二星抵于酉,故曰从魁。传送者,四月阳极将退,一阴欲生,故传阴而送阳也。小吉,夏至之气,大往小来,小人道长,小人之吉也,故为婚姻酒食之事。胜先者,王者向明而治,万物相见乎此,胜莫先焉。太一者,太微垣地点,太一所居也。天罡者,斗刚之所建也。太冲者,日月五星所出之流派,天之冲也。功曹者,十月岁功成而管帐也。大吉者,冬至之气,小往大来,君子道长,大人之吉也,故主文武大臣之事。十仲春子位北方当中,上帝所居也。神后,帝君之称也。天十二辰也,故皆以天事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