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衍对淳于妙绣浅浅一笑,随后不着陈迹的推开她的手,亦唤道:“五女人。”
自古“家丑不成传扬”,在姜妙之看来,这也算不得是“家丑”,可恰好淳于妙绣特地将此事美化,且又当着这么多人说出来,实在是丢尽淳于家的脸!
姜妙之闻言皱了皱眉,本来这姜衍才是淳于妙绣口中的“衍哥哥”,生得这般可儿,公然是块大肥肉,怪不得淳于妙之心动,淳于妙绣也喜好,乃至姊妹二人还为此人反目成仇。
姜衍却仿佛置身事外,端起面前食案上的茶盅,送至嘴边,朱唇轻启,抿了一口清茶,随后又奥秘兮兮的无声一笑。
那一笑令姜妙之尤其心动,即便是她这类夙来只爱老腊肉不爱小鲜肉的人,也忍不住流了一地哈喇子。
“你!”淳于妙绣气极,可为保全本身的闺誉,却总归不好再多说甚么。
腰间挂着一块貔貅,看来甚是贵气。
世人听言皆微愣,毕竟淳于妙之已许给丞相家成了准儿媳,常日又岂能与别的男人靠近,何况现在是在丞相府,这话一说出来,不但淳于妙之闺誉尽毁,就连丞相府亦是颜面扫地!
来人眉似剑,目若星,远看似珠光鲜,近看如玉光芒,满头青丝仿若乌墨,一身白衣胜似谪仙。
淳于妙绣见他这般,只当是自讨了败兴,这便折回身坐下。
丞相夫人及丞相府几位儿媳蜜斯齐齐看向姜妙之,就等着她为此事做个解释,毕竟这件事,只能靠姜妙之圆畴昔。
前头说着婚事,背面又提及变故,再连络先前说的,淳于妙绣清楚暗指姜妙之水性杨花,这三五年间趁着李长靖不在咸阳,给他戴绿帽子。
“姐姐这是甚么话,我与长靖公子两情相悦,可男儿皆以国事为重,现在陛下命长靖公子前去陇西,清楚是功德,我自不会有甚么牢骚,别说是三五年,就是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那我也心甘甘心!”
丞相夫人见姜妙之与姜衍二人各自见礼,便与姜衍先容道:“姜衍啊,这位是淳于仆射家的幺女,闺名妙之。”
世人大多是听出了言外之意,姜妙之淡淡一笑,看了淳于妙绣一眼,内心头倒是恨得牙痒痒,这淳于妙绣如何净给她添堵,在外人跟前与她打口水仗,这是要奉告外人淳于家家风不正,家教不严,姊妹反面?
姜衍淡淡一笑,未语,持续走向丞相夫人,待走至正中,便作揖道:“姜衍拜见丞相夫人。”
姜衍点点头,丞相夫人随后又转向姜妙之,继而道:“妙之,这位是姜大夫的宗子,单名一个‘衍’字,自幼流落他乡,这些年一向流落在外,年前才认祖归宗。”
丞相夫人这摆了然是给淳于妙绣一个上马威,淳于妙绣自也心知肚明,她一贯娇纵惯了,现在却也不敢明着犟嘴,只恨悔恨姜妙之这会儿高她一头,便又言道:“虽说我mm已与令公子定了婚事,可令公子此去陇西跟从蒙毅大将军监造长城,没个三五年必然回不来,三五年说长虽不长,可说短却也不短,谁又晓得这三五年间会不会产生甚么变故。”
他就像是从画里走出来的神仙普通,姜妙之两世为人,也未曾见过这般如玉公子。
听闻有人至此,姜妙之便不由自主的转头朝来人看去,却只那一眼便为之冷傲。
“谢丞相夫人,”姜衍仍规矩作揖,这才直起家朝那空座走去,坐下后见着姜妙之,又与她悄悄点头,微微一笑。
淳于妙绣收回击,撇了撇嘴,嗫嚅道:“衍哥哥何故如许唤我,显得生分,你既然唤我姑母为母亲,便该唤我妙绣mm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