泺水下头分了好几个乡,王家是大姓,单姓聚居在一处,一个村庄里少有外姓人家,论起来都是叔伯兄弟,拐着弯的沾着带旧。
腐败采完了茶,就到了熬蚕的时候,孙氏跟几个镇上一道养蚕的人家租了空房一齐熬蚕。家里大家都不闲着,能看孩子的就只要潘氏,她也是个闲不住的性子,一贯同间壁开角店的陈阿婆要好,便拿了自家卤的鸡爪腌的脯肉去店里贩,也好赚个零花。
沈大郎话虽未几,人却明白:“秀娘来只要好的,你且看娘还盯不盯住你。”诚恳人也是夺目的时候,蓉姐儿恰是要人看的年事,她又跟潘氏靠近,没事理看了外孙女却把亲孙女扔到一边,潘氏不沾手也得沾手。
其他的钱沈氏收进了荷包,就算是住在娘家,她一个出了嫁的女儿也不好白吃白喝,除了做活,还得补助一些,她绣活儿还得过,绣上些绣件等着货郎来收,一方绣帕总能卖出三文,这一贯钱半贯用来买绸布跟五彩丝线。
梅姐儿闻言顿住了,她天然是不乐意去的,可既然沈氏都开了这个口,她又晓得家中不比昔日,连沈氏也要搬回娘家去的,便默不出声点了头,转归去清算东西,把这些年攒下来的都锁到小箱子里头。
王四郎长年住在乡中,虽则家里不种茶,可也看过别人采茶炒茶,晓得辩白吵嘴,王家也好几个本家家里是种茶叶的,卖给本土来的茶叶估客,不如卖给王四郎。
她托了哥哥说项,沈大郎一听就应下来,归去就把那间屋子里堆的杂物清出来,他都无话,孙兰娘更没甚好说,潘氏嘀咕了半日,想到蓉姐儿能来,也就应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