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功德啊!”周赫煊欢畅道。
周赫煊也拍电报让费雯丽她爹捐了5万英镑,搞定了103份科研仪器和化学试剂的订单,此中的一台高速电子振荡器就破钞甚巨。他之前固然有钱,但没法运输,此次是美国和英国的空军帮手运过来。
周赫煊想了想说:“我名下的房产都租售出去了,恰好前段时候《非攻》停刊,编辑部地点地租给了一份小报,此中有两间屋子还空着。请李传授临时委曲一下,把那两个写字间作为机构驻地。”
李约瑟持续道:“我想在重庆创办一个科技援华机构,此机构的主旨大抵有这么几点:第一,保持中国和天下科学界的联络;第二,为中国科学界供应需求的科研物质;第三,向西方输出中国的科技文献;第四,为中国科学团队供应咨询办事;第五,帮忙中国科学家实现海内的相互交换。”
李约瑟即将创办的这个机构叫做“中英科学合作馆”,抗战期间为中国科研机构采办了大量物质。比如清华大学无线电研讨所急需的罕见气体,北平研讨院急需的光学玻璃,西南联大物理学家们急需的高速电子振荡器,四川农业尝试站急需的秋水仙碱等等。
“两个写字间充足了,毕竟我们只是草创。”李约瑟非常欢畅。
周赫煊说:“至于翻译人才那就更好办,中国现在有很多知识分子赋闲,只要在报纸上登载雇用信息便可。”
1943年六月,英国当局正式批准创办中英科学合作馆,由李约瑟担负馆长,周赫煊担负副馆长,并获得一万英镑的启动资金。
李约瑟赶紧握手说:“林主席你好,我此次来华,是代表英国皇家协会到中国展开科技援助事情。”
李约瑟端坐在沙发上,详细申明来意:“我在中国的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等省分考查了大半年时候,访问了中国很多高校和学者。中国粹者刻苦刻苦、固执勤奋的精力令我深深佩服,但他们的糟糕处境也让我非常痛心难受。现在中国科学界处于封闭状况,跟天下科学界是离开的,乃至连一本最新的西方期刊都买不到。”
周赫煊号召道:“两位还是先坐下再说吧。”
汗青上,李约瑟实在找不到屋子,只能借用英国大使馆的偏房办公,狭小陈旧极不便利。直到抗战都快胜利了,当局拨款修建的办公楼才正式完工。
于此同时,中英科学合作馆也收到来自中国各科研机构的333份订单,都是些根本科研仪器和化学试剂。李约瑟当即动手办理,固然他手上的钱不敷用,但首批就订购了此中的77份,由英国谍报部卖力在加尔各答采购。
正在浏览书稿的林森,闻声李约瑟一口流利中文,不由猎奇道:“这位先生是?”
……
林森也说:“李传授此举,必定能够帮忙中国科学兴旺生长。”
为了让中国粹者读到西方册本文献,在资金不敷的环境下,李约瑟还请英国的朋友建议捐献,英国群众通过中英科学合作馆捐赠了超越7000英镑的册本。厥后经费和运输都很严峻,李约瑟干脆把科学期刊以微缩菲林的体例运到中国,光是这些“菲林杂志”就有167种。
“这位是英国生物化学家,剑桥大学传授约瑟・尼达姆先生,他的中文名叫做李约瑟,”周赫煊说着又为李约瑟先容,“李传授,这位是中华民国主席林森先生。”
中英科学合作馆的第一个项目,就是把“科学养鸡”的质料翻译成英文,将技术送去西方帮忙英国朋友。李约瑟承诺为科学养鸡技术申请专利,专利权由周赫煊、西南联大、金陵大学农学院和中心大学农学院共有,并永久无偿受权给统统英国人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