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间萧砺给她写过一封信,信上只寥寥数字,“我已到达大同,一起安然。”
那人瞧出杨萱的防备,笑着拱拱手,“我是隔壁知味居的掌柜,姓陆,先前这家铺子的店主跟我是旧识,看到开了门,过来瞧瞧。你们盘下铺子还是做点心,还是要改卖别的物品?”
发糕却不像杂面饼那般简朴,要三勺白面加一勺黄豆面,再加上一大匙白糖,用面引子建议来。
册子她已经读得熟了,估摸着能照猫画虎作出纸笺来,只苦于田庄不比京都便利,有些质料无处可买不能尝试。
不知何时,竟然有人走出去,就站在屋子当间,约莫四十摆布岁,穿件灰蓝色长衫,面上堆笑,看着很驯良,可那双眼睛一看就是非常夺目的模样。
杨萱回到家里, 先将杨桂安设睡下, 又把银票细心折好,放到贴身的荷包里。
一条胡同扎堆儿卖点心,能卖得出去吗?
杨萱将点心摆在盘子里,掰一半盘香饼给他,“尝尝,好不好吃?”
此时过了晌,暑气已不像中午那么难耐,路上有很多行人走动,也有像她如许伶仃的小媳妇或者小女人。
可这还是知味居的招牌点心呢。
宿世夏怀茹最爱逛沙家胡同,固然那些上好的料子远不是她能买得起的,可看看又不费钱,不看白不看。
吃完饭,杨萱迫不及待地去就教姚兰,姚兰毫不藏私,乐呵呵地说:“这类面饼最简朴,白面掺着豌豆面,或者抓一把高粱面也成,搅拌匀了,往锅沿上一贴就得。不过要好吃,和面时打个鸡蛋,加两匙白糖,锅底放油,摊得薄薄的,比芝麻脆还好吃。”
第二天姚兰果然蒸了一锅红枣豆面发糕,发糕金灿灿的,香软适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