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初四,南都城内的史家宅院,左良玉和吴三桂站在史可法的面前,拱手作揖。
到了崇祯十九年,因为天子果断站在李植一边,南边已经是暗潮澎湃。固然上缴给户部的税银还是定时上缴,但除了这些税银以外,南边的士人已经对北京的当局完整绝望,越来越不平从朝廷的号令。
那院子内里看起来非常浅显,就是青砖黛瓦的浅显宅院。但走进了那宅院,才晓得那宅园内里木雕之高深,装潢物之高贵高雅,园林之娟秀盘曲。宅院里挂着一水的“郝”字灯笼,灯笼的支架和曲柄满是由上好黄铜制成,一个不晓得要多少银子。
史可法双手颤栗,说道:“南京六部官员不晓得有多少都参与江北二镇的事情。如果李植攻入南都城,岂不是要来一场血洗?二位总兵岂能不顾南京文官的死活,私行撤退?”
李植走在扬州首富郝家的宅院中,被那宅院的都丽堂皇震惊到了。
现在南边的士人一提及天子就是点头感喟。恐怕朱由检的圣旨还没有史可法的私信管用。
李植叹道:“好雕工。”
“现在之际,只能撤入江西。”
韩金信说道:“国公爷,此园林系江南造园名家计成经心设想、监造,闻名书画家董其昌题额,是扬州文人学士雅集嘉会之地。”
左良玉拱手说道:“本兵大人,江北军不是李植四万多人的敌手,如果不西走,便是全军淹没的了局。现在天下士绅都寄但愿于江北军,如果江北军毁灭,则李植的权势将无人可挡。”
####
再往前走,又是一进院子。院子中间是一个占地数亩的园林。园里建有盔顶六角亭。一个石舫船立在不小的莲花水池中,和碧绿的池水相映成趣。园林前面是书斋和藏书楼,文窗雕户质雅清幽。藏书楼西侧,百年紫藤朝气勃勃。
崇祯朝的时候中,跟着边关和剿贼战事的拉锯,大明的将领职位不竭进步。到了现在的崇祯十九年,兵权已经完整落入总兵手中。
郑开成往园林方向走了一步,说道:“世人所谓江南富庶,我看尽在士绅人家。浅显百姓绞尽脑汁,也仅仅图个温饱。”
史可法听到左、吴二人的话,强自平静地用手抚着髯毛,却压抑不住双手的微微颤抖。
李植听到这话沉默了几秒,才缓缓说道:“无耻寄生虫肥到这类程度,反而反噬仆人,可杀!”
韩金信答道:“国公爷,这是第七进院子,前面另有四进院子。”
李老四答道:“明天对扬州知府用刑,知府已经招认。这郝家捐了八千两银子给江北军,又捐了一万三千两银子给临时构造的民壮。”
左良玉和史可法更熟谙一些,二人在剿贼时候多次合作,有些锋利的话还是由左良玉来和说比较合适。
听到左良玉的话,史可法闭上了眼睛,好久都没有说话。
李植俄然想起来一件事情,问道:“这是第几进院子?”
左良玉和吴三桂作为江北二镇的总兵,除了因为粮饷的需求还乞助于文官外,其他时候完整能够不听文官的批示。左、吴二人要放弃南京撤到江西去,史可法是一点体例都没有。
众将纷繁朝李植拱手,寂然不语。
李植在天井中间的走廊里走动,对着那曲径通幽的园林啧啧称奇。
韩金信答道:“国公爷,这郝家的家主是致仕的四川巡抚。活到明天已经七十一岁。他的田产不但不交田赋,他还把地租降到两成。扬州的刁民屑小苦于沉重田赋压迫,见郝家地租这么低,一个个抢着来投献。这郝家家主几十年下来堆集了良田七万多亩,一年光地租支出就有几万两,富甲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