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谁收税的“差爷”吃紧喝了口茶,就到库房去翻查账册了。过了一会,他举着一本赋役黄册和一本鱼鳞图册出来,和方老二对了对。
阿谁老头被方老二的扣问吵醒了,展开一只眼睛看了看方老二。
方老二想了半天,战战兢兢地走到阿谁老头跟前,问道:“差爷,收税的老爹如何不在?”
方老二揣着十七两七钱银子,战战兢兢地来到了昌邑县县衙,筹办交税。
方老二忍不住再次出言确认:“这是我一年的田赋?我今后不消到其他处所交田赋了?”
方老二从速对这个提示本身的“差爷”作揖施礼,这才排进了交田赋的步队里。在步队里等了半个时候,方老二终究走到了步队最前面。最前面有十几张桌子,每张椅子前面都坐着一个差爷。方老二选了一个看上去驯良的差爷走了畴昔。
一向等在那边的太保庄乡王媒婆看到了方老二。王媒婆满脸堆笑的朝方老二走上来,大声说道:“方老二,现在你二十一亩旱田交多少田赋?”
“一年的田赋只要三两七钱银子?”
方老二走到税务局门口,站在门口还是有些反应不过来,抓动手上的完税证明左看右看。
阿谁差爷终究算好了方老二的账,动摇葵扇扇了扇风,笑道:
有了这一石半多出来的粮食,方老二中秋节能够吃饼了,过年能够买些肉来吃了,还能扯几尺布做一件新棉袄了。
刨去保存的种子和田赋,方老二一年只能收进八石五斗到本身家里。这还是账面上的,如果在往年,卖粮给粮庄时候还会被那些缙绅老爷咬一口。那些粮庄三两一石卖米,二两一石收米。为了交纳七石四斗的折色银子,偶然候方老二最后要贴九石粮食出来。
以是方老二很穷,到二十岁了也没有人给他先容媳妇。方老二揣摩,以本身这没出息的性子是要穷一辈子,如何也不成能娶上媳妇了。
向来看都不看本身一眼的媒婆主动来给本身先容媳妇了,方老二更加感觉整小我都飘了起来。就算中秀才的镇静,也不过如此吧?
“三两七钱...”
一年只要三两七钱银子田赋,本身岂不是一下子多出十四两银子出来?一下子多这么多银子,这笔钱要如何花?他感受本身整小我飞了起来。
阿谁差爷和方老二对了地步,就打着算盘开端计算方老二的田赋起来。
方老二在平价粮庄里卖了米面,得了很多银子。以是方老二本年早早就来到了衙役交税,只要把税交完,把压在心头的这件苦衷处理了,方老二才气高兴地享用本年多出来的一石半米面。
那税务员秤了银子,让方老二摁了指模,把一张盖着税务局大印的完税证明交给了方老二。
方老二不晓得津国公会收本身多少银子田赋。按事理来讲以津国公的一贯政策,是不会多收百姓田赋的。但是不晓得成果之前,方老二不敢期望事情会俄然变好。这田赋直接干系方老二的糊口,他看着那差爷缓慢地盘弄着算盘,越来越严峻。
方老二一脸地动惊,抓着银袋的手都有些颤栗起来。他从银袋里摸出了几块银子,交给了那税务员。
阿谁税务员笑道:“另有八分,三两七钱八分!”
方老二听到那差爷的话,一下子张大了嘴巴,半响说不出话来。
遵循现在二两四钱一石的粮价,方老二一年要交纳十七两七钱的折色银子。
阿谁老头冷哼了一声,把展开的一只眼睛闭上了,再不理睬方老二。
“老弟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