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柱一下子脸涨得血红,沉声说道:“津国公,此战我军几乎大败,端赖将士血战才支撑到津国公冲破中军。光某身上就中了四箭,差一点就着了鞑子的道死在这辽西。如果是本能够不战而胜的...”杨国柱沉吟半晌,狠狠说道:“设局者可杀!”
世人的性命,功名,荣辱,在文官手中竟被如许随便的玩弄。
如许的奸臣,朝中的文官竟然还保护?
听到李植的话,世人想起锦州的血战,一下子竟没有人说话。
几个总兵像是几座火山,仿佛随时要发作。
世人看了看一身富丽盔甲的王朴,看着他那砥砺得有些过分的鎏金盔甲,哈哈大笑。
众总兵愣了愣,一下子反应不过来。
文官逼迫明军和清军速战?清军举国攻来,阵容浩大。明军以十七万人对阵二十三万人,如何看都是下风。只要相持几个月,公布总动员令的鞑子眼看就要对峙不住,朝中文官为甚么要断雄师的粮草?如果锦州大战打输了,那但是举国皆墨的结局。
没有李植,松锦大战早就输了数次了。没有李植,明军那里是清军的敌手?在朝廷的连番催战之下,恐怕其他八个总兵早已经马革裹尸!这份情面,这份气力,再加上李植的爵位,八个总兵此时完整以李植为首。
十七万将士在锦州浴血厮杀,那可真是把脑袋别在裤带上冒死。十七万将士唱着红巾军军歌捐躯杀奴,为的是这个皇皇大明的江山社稷,为的是这千万百姓的身家性命。莫非这一场血战本能够制止?
世人在温馨的大帐中坐着,垂垂一个个都是满脸的喜色。
八人入坐,李植坐在八人最上首。颠末宁锦一线的几个月大战,李植已经成为十五万援锦雄师的精力魁首。
李植一甩官袍,淡淡说道:“我等十五万雄师逼向都城,兵临城下!谏杀参与此事的三十七名奸臣。”
李植站了起来,说道:“如果世人一心,我等大可不必逾矩,就足以让文官们体味我们的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