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着夹着,李植却说道:“娘子夹十碗菜,也只能让十个孤儿吃饱,也不是个别例。”
此时天气已经黑了,仆人们在二堂里点亮了六盏铜灯,连续端上了各种菜肴。
沈从道也晓得本身现在申明狼籍,常日里普通不敢出门。他揣摩着等这阵风头畴昔了,他要在镇上捐一个义学帮助读书人,给本身挽回一些名声。
沈从道的正房媳妇没有发觉到沈从道的非常,还在堂屋里耍泼。她抱着大腿说道:“老爷,你可要为我做主啊!明天我从县城返来路过镇上,竟被几个十几岁的孩子吐痰扔石头。那些痰吐在肩舆上就算了,但是那几斤重的石头是真的把我的肩舆砸破了,砸在我的腿上啊!”
“老爷,我早就说过这搬回籍下是行不得的,你就是不听我的。现在镇上人都看我们沈家的笑话,你大门都不敢出,你说这日子如何过?”
李植说道:“你好歹吃点?”
崔合听李植这么说,就从桌子底下拿出了几个旧陶碗来,开端往陶碗里夹菜,仿佛是筹办用陶碗给孤儿们装菜。
对于沈从道这类企图禁止津国公救灾,企图让百姓饿死的劣绅,百姓们是恨不得拿石头砸死他。
这是一个并不豪华的官方宅院。比起沈从道的财主身份,住在如许的宅院里就有些寒伧了。宅园门口时不时有农夫颠末,看着大门紧闭的沈家,农夫们眼里都有些戏谑。
崔合摇了点头,说道:“夫君,山东的百姓太不幸了,每人只能吃一斤八两红薯。我们这一桌酒菜,能够换多少红薯啊?等你吃完了,我就把这些剩菜包起来,明天带到布施站去给没有爹妈的孤儿吃。”
“莫非津国公治下的山东,没有国法?”
“山东大旱百姓无饭可吃之时,山东的士绅守着粮仓不开仓赈灾,反而在市道上大肆收买粮食哄抬物价。津国公欲收买粮食赈灾,这些劣绅就把粮价炒到六两一石。试问如果津国公无粮赈灾,山东的百姓要饿死多少?”
羊口镇的百姓这些年颠末《山东日报》的影响,已经不再像畴前那样畏敬缙绅。对于为富不仁的劣绅,百姓们已经勇于表达他们的不屑。对于和津国公为敌的劣绅,百姓们更是非常地悔恨。
崔合见李植也放下筷子了,夹菜夹得更快,仿佛是在为贫苦的孤儿抢食一样。
玄月月朔,沈从道坐在青州府寿光县羊口镇一处宅院里,愁眉苦脸的翻看着最新一期的《山东日报》。
李植笑了笑,说道:“那也是,每天我们都剩下很多饭菜。把剩下的给孤儿吃,也是做件功德。”
崔合听到这话眨了眨眼睛,点了点头,又夹了一块鱼肉吃了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