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山东只剩下《山东日报》一份报纸,李植能够轻松摆布全省的言论。这一段时候山东日报大肆鼓吹天津“津国公法庭”的好处,登载了无数“津国公法庭”的案例,详细阐述了天津在有法庭之前和以后的大变样,阐述了天津百姓从公道划一的社会次序中获得的庞大实惠。
现在山东听报的百姓越来越多。到茶社里听个报只花一两文钱,市民和农夫都能承担得起。《三王日报》被摧毁后,《山东日报》的听众数量更是有了一次可观的增加。现在山东日报的影响力,可谓是深切山东的每一个角落。
齐东县的县衙二堂里,王思永扫视了一眼缙绅名流们,抚须说道:“此次本令调集各位来,是要会商《山东日报》所说的法庭一事。”
说话的老叟是山前乡的韩举人,也是齐东县驰名的人物,素有声望。在坐的缙绅们听到韩举人说到田赋二字,都是脸上一沉。李植节制言论,掠取司法,这都能够忍。但如果李植终究要在山东向士绅收税,就没法忍了。
法庭在山东将每县设一个处所法庭,每府设一其中级法庭,在济南设一个初级法庭。山东日报先容:如果在低品级法庭打完讼过后感觉冤枉,还能够向下级法庭提出申述,让下级法庭投入更多人力物力调查,给出更权威的宣判。
这些齐东县的大人物聚在一起,是筹议如何抵挡“津国公法庭”。
是可忍孰不成忍。
李贼不但要节制山东的言论,还要争夺处所主官的司法权。如果处所主官没有了鉴定官司的权力,百姓一有胶葛就到津国公法庭上诉,今后谁还拿处所主官放在眼里?
两人的话,引发其他缙绅的喝采声。
“如果李植杀了老夫,老夫就是为了山东的苍存亡的!山东的百姓会看清楚李贼的脸孔,看清楚《山东日报》的谎话。山东的士绅到时候齐声号令,和百姓一起把李贼的法庭砸个粉碎。只要事情闹大了,天子也会明白李贼的祸国殃民,必然会调雄师来讨伐李贼。”
王思永固然只是一个县令,倒是山东驰名的廉洁知县,即便是山东巡抚看到王思永,都要谦逊他几分。在山东,王思永在百姓中口碑极好,他在山东两个县当了十几年知县,铁面忘我的隽誉广传。山东的乡老民妇,哪个不晓得齐东县有个王清官?
钱的题目如果到了必然的程度,就是命的题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