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在也不能怪大臣们不言,盖因为崇祯的行动已经伤透了大臣们的心。在位十六年不足,崇祯已经换了五十个首辅,均匀每个首辅任职不到四个月。换了十一个刑部尚书,十四个兵部尚书,诛杀总督七人,杀死巡抚十一人、逼死一人。
现在外有满鞑虎视关外,内有闯贼占有中原,大明已经到了败亡的边沿,如果能迁都南京,扼守江淮,保住半壁江山当无题目
崇祯只能长叹一声,宣布退朝!
南京多好,六朝金粉之地,有长江天险可据,即便北方沦陷,也能够仰仗守住江淮,师法前宋保住半壁江山。更何况南京有秦淮河之风骚,又有鱼米之乡之富庶,恰是作为都城的最好处所。
大明的每一寸国土都是太祖天子带着先烈们流血打下的,岂能轻言放弃?拥戴此谈吐者,皆是苟安误国之佞臣!
拿迁都来讲,恐怕大部分人都认同迁都这个建议,能在暖和富庶的江南为官,当然要比北京这苦寒之地好很多了。但是却没人敢拥戴,迁都的同时必定会有大臣留守北京,如果本身拥戴迁都却是以被留下来,不就成了替死鬼!即便本身不留下而是伴同前去南京,可一旦北京沦陷本身因为拥戴过迁都之议,说不定也会替人受过。万言万当、不如一默,还是诚恳闭上嘴巴,让别人出头吧!
“你们的定见呢?”崇祯又问向了其他大臣,让他绝望的是没人站出来,拥戴迁都之议。
因而,便呈现了满朝大部分官员都内心附和迁都,却无人敢出声拥戴,这一奇葩的征象。
“自成祖迁都北京以来,已有二百二十余载,靠着天子守国门,以九边为依托,抵挡住了蒙古、满鞑的无数次打击,这才保住了大明的江山社稷。若无天子守国门,恐怕全部北方已经不复大明统统。
“陛下,臣觉得李中允所言甚是,应当迁都南京!”一个声音俄然响起,崇祯闻声看去,绝望的发明说话的是驸马都尉巩永固。巩永固只是一个无一丝权力的驸马,即便同意又有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