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崇祯,还是护送他一起南下的平南军,都绝对不肯把皇位让与别人,不然一场驰驱辛苦难道白搭。
在陈越面前,金声桓把本身过往的经历详细的说了。
路振飞和王寅等人商讨以后,禀告崇祯,宣布今后团练兵的粮饷将全数由官府供应,以之为前提把各地团练兵调到淮安。
如果南京群臣肯放弃拥立福王还则罢了,否者的话一场战役将不成制止。
固然淮安有两万余团练兵,都是路振飞上任以来为了抵抗闯贼南袭招募而来的。
当然,也有明眼人,比如一个叫做金声桓的军官,就主动前来拜见了陈越。
“侯爷您屡败满鞑,又从数十万闯贼手中把陛下救出,真乃我大明的豪杰也,末将鄙人,愿归于将军部属,为将军效力,万死不辞!”
恰是这支组建了不敷一年的团练兵,抵挡住了李自成派来占据两淮的军队,击退了来袭的大顺军董学礼部,活捉了大顺派过来的淮镇节度使和宿迁防备使。
翌日,崇祯下旨,升金声桓为副将,带领所部军队划入平南军中。
淮安本就是漕粮的转运地,北方沦亡,堆积在淮安的漕粮达几十万担之多,本来路振飞只是个处所巡抚,没有权力动用漕粮,现在则分歧了,这些漕粮恰好能够用来养军。
以是与其说团练兵是附属于淮安官府,更不如说他们是处所乡绅的私军。想要掌控他们并不是那么轻易。
在大明,皇权只能达到县一级,广袤的村落实际统治者就是这些乡绅,绝大多数的地盘都在他们的名下,种田的农夫也都是他们的耕户。
崇祯在忙着访问江北各府县的官员,安抚他们,以求江北处所能够支撑本身。
不过这些团练兵和正规明军分歧,本质属于处所民兵。因为军队多数是由处所士绅们卖力招募,兵士的来源都是士绅们从属的耕户农户。
为了敏捷招募一支军队,路振飞不得反面乡绅们让步,由官府和乡绅们合作招募团练兵。官府出一部分练习用的粮饷,练习兵戈所需的大部分赋税则有乡绅们供应。
有才气,有眼色,竟然晓得本身远景弘远,刚来到淮安就凑趣本身,这个金声桓有前程!
而对对峙正统的路振飞等淮安官员,既然把崇祯接到了淮安,他们也已经别无挑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