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哈哈大笑了几声,仰了仰身,背靠龙椅,一脸感慨地说道:“真没想到,在东江毁灭,朝鲜危亡之际,倒是李啸出兵,挽救朝鲜,逼和清虏。李啸凭一已之力,立得这般大功,朕是心下实在嘉赏哪。”
自已固然但愿天子对李啸大加封赏,但天子这般激进且分歧轨制的做法,实在过分出乎他之所料了。
京师。
听了崇祯这般向自已发问,杨嗣昌心下亦是非常感慨。
杨嗣昌脸上闪过一丝愧色,他站起家来,又向崇祯长揖一拜,这才抹了一把满脸的汗水,便斜签着身子,坐在小寺人搬过来的一把直椅上。
蒲月下旬的乾清宫,宫外艳阳高照,宫中暑热袭人,一旁的两名小寺人不断地打扇,端坐于龙椅上的崇祯,身上补缀了补丁的薄绸明黄龙袍,还是被汗水浸得点点******只不过,专注旁观手中奏章的他,完整没有因为暑热而感受烦躁。那年青而蕉萃的脸上,却越来越较着地闪现了欣喜与冲动的神情。
崇祯凝睇着杨嗣昌有些不安的眼神,持续说道:“客岁,李啸入援京师之际,朕曾召他到御花圃,询其治国之策。李啸对朕说过,要对江南一带富户,加征商税,以实国库。朕念此举意义严峻,未可轻施,且朝中诸臣反对者浩繁,故未加同意。但李啸此条建议,朕却一向放在心上,未曾健忘。故朕将登州府交于李啸办理,亦是想看看李啸可否先在这登州府中,将他对富户征收商税之举加以实施。若李啸能顺利实施此策,朕将来在江南一带行此战略,便可有了鉴戒与参照了。”
乃至在将来,还能够从李啸手中调发兵力,前去山陕、湖广等地剿灭流寇,从而让自已那“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剿除流寇的打算,能更好地顺利实施。
“皇上用心良苦,倒是微臣多虑了。“杨嗣昌挤出笑容道。
崇祯沉吟了一番,才对杨嗣昌道:“也好,就由杨爱卿发落此二人,觉得各处大明官军之效戒。”
听了崇祯这般大手笔,杨嗣昌不觉亦是大吃了一惊。
何况,朝中多名位高权重之臣,皆是江南一带人士,这些人多数置有财产在故乡,又如何会坐视天子从自已头上征取税赋,必然想尽体例来反对与对抗了。只怕到时,崇祯天子狐狸没打着,却惹了一身臊啊。
杨嗣昌脸上挤出笑容:“若李啸真有此治绩,那微臣就先为皇上一大贺了。”
“文弱,你莫再劝,朕自有主张。”
崇祯顿了顿,脸上却俄然暴露浅笑,他缓缓道:“文弱,以朕看来,你还是莫要小瞧了这李啸才是,也许,李啸能比那些文官更强,将那登州府管理得更加畅旺,亦说不定呢。”
“陛下。。。。。。”
只不过,现在天子正在兴头上,杨嗣昌却也不好给他沷冷水,而是只得顺着天子说道:“皇上此举,当可试行。以臣之见,让李啸管理登州后,需得让他每年按州县之额交征税赋,以励其好生管理处所。若万一因李啸治绩不彰,效果不显,还请皇上收回登州府,重新安排官员接任。”
固然,现在皇上对自已尚是信赖,不成能会是以消弭自已职务。但自已一上任,就丧失了东江镇,导致东江镇总兵沈世奎死亡皮岛,若厥后又让朝鲜向清朝称臣,离开大明属国的话,崇祯天子定会对自已这个兵部尚书,有无可言说的绝望。
并且,此人先前亦曾劝崇祯与清虏媾和,也与自已外和清虏、内灭流寇之计不谋而合,看来这个李啸,不但英勇善战,其策画思路,倒亦是与自已志同道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