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袁游击想多了,李某不是扣索之人。如许吧,李某再给你们加一点,就27000两银子吧。我军以每匹绸缎10两作价互换,共2700匹换与尔等。只不过,你们得给我军留个懂火器的里手。”李啸脸上带着浅笑,话语中,却带着不成辩驳的压力。
据当代社会火器专家研讨,这类制作精美的明朝鲁密铳,射程可在一百五十步,弹丸的初速极高,根基上与后代的步枪差未几。而此时的浅显火铳,根基只能打到六十步的间隔,便是后代清军在鸦片战役中利用的火器,机能上也一定强过鲁密铳。
本来,吴亮他们竟比自已还早一天到到龙口墩,因见墩内极其残破,没法居住,吴亮随即从马停镇等处招募工匠,运送草板组设备草棚,以便先让世人有个安身之处。
由上文献可见,红夷大炮按规格可粗分三种,按明朝一里为554米来计算,最大的红夷大炮能进犯到8千米外,最小的红夷大炮也能进犯到4千米外。究竟上,经后代火器专家考据,这是夸大的说法。据几次考据明朝遗留的红夷大炮,史学界现在普通以为,明朝红夷大炮最大可到2.5千米。但实际可控的有效射程为1600米以内。
当然,李啸并不是枪械专家,对鲁密铳的体味也仅限于此了。之以是他决定,不要那些制作粗糙的浅显火铳,却把这三条船上所装备的鲁密铳全数运回岸上,只因他记得《武备志》中曾对这类枪有句考语:“鸟铳,唯鲁密铳最远最毒。”
沈志祥的脸上,暴露了多日以来,最为舒心欢乐的笑容。他随即从一群军兵中,拉出一个面庞清癯,双目当中却极有神采之人过来,然后对李啸说道:“李把总,此人名唤赵杰,对火器很有研讨,当日乃是从登州叛虎帐中逃出,后入我东江镇任火器造作,明天,本官便把此人留给你了。”
“李把总,这如何使得!这些火炮与火铳乃是我海军船只必备之物,安得倒卖。”游击袁安邦率先反对,言语很有忧愁之态。
其他的诸如迅雷炮,碗口铳等火器,因为做工粗糙,表面陈腐,李啸均未选用。而那些诸如喷筒,神行大火箭之类初期火器,李啸嫌其早已后进且杀伤力不大,亦皆不要。
“李把总,这代价已是亏蚀了的,把总却莫要嫌贵。”袁安邦见报完价后,李啸却沉吟不语,赶紧低声说道。
他晓得,这2700匹绸缎,如果自已偷偷卖给后金,每匹起码可翻倍赚返来,如许的话,等因而5万多两白花花的银子,就如许等闲送到了自已口袋。
公然,一向到登州的海岸时,三艘明军海军船只老诚恳实地跟行,没有半点异动。达到登州海岸后,沈志祥等人觉得终究能够返回东江镇了,李啸却向他们提了个要求。
李啸所挑选的火器中,最让李啸喜好的,便是红夷大炮与鲁密铳。
那就是,把他们这三艘船上的火炮与火铳,卖一些给他。
60支鲁密铳,按每支25两算,共1500两。
赵杰仓猝趋身以拜,被李啸一把扶住。
李啸说完,沈志祥不觉眼中一亮。
红夷大炮,别名红衣大炮,为16世纪初从欧州传至明朝的一种前装滑膛加农炮。明朝程子颐曾对此炮有详细描述:“夫西洋红夷大炮者,乃香山澳西夷之所造也。其制奇妙,且铜铁极其煅炼,大小相称,厚薄得宜,鐀眼有方,无一不善,其制火药之法更极其工,而放炮之人皆惯习之士。其炮有三号:一号者长一丈,炮口稍昂,能至十六里;二号者长八尺,炮口稍昂,能至十二里;三号者长六尺,炮口稍昂,能至八里。此号可用之行阵,皆能一毙多命,贼闻无不胆怯,亘古以来何尝有此最上之器,有志疆场者宜熟筹之。”